第二十一章 入元日僧與文化之移植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第一節 入元僧統計及其傳略

南宋跼居江南,尚領有江南廣大富饒資源,正與元室對抗。這時元室已征服高麗,納為屬國,唯日本尚未與之通好;而元室唯恐日本、南宋與高麗聯合對抗元朝。復聞南宋愛國志士多流亡日本,向日乞師援助南宋,克服中原。元世祖嘗先後派遣使節赴日,欲與日本通好,那知竟都遭日本斬決。遂促使元朝對日用兵,先後經過兩次大戰,歷經三十餘年,其中以文永、弘安兩役,元軍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自此,元日關係無法改善。致使元朝九十二年間,元日始終未發生外交關係,只有兩國僧侶及商賈,仍往來不絕,中國文化賴以傳入日本。

一二九九年,元僧一山一寧東渡後,日本僧侶受其感化者甚多,他的弟子龍山德見,首先渡海西來,自此,入元日僧年年增加,有時數十人大舉渡海。臥雲日件錄長錄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條云:「住建仁寺元僧清拙正澄寂後,其徒友石清交等二十五人同時入元。又竺仙梵仙語錄:

「壬年(興國三年),秋海舶既發,春夏間欲南遊者,競乞贈行,師乃信筆應之若干首,今以一類錄之。」

興國四年(一三四三)春夏之間,贈送入元日僧二十五人行偈,又興國五年大拙祖能入元時,同行

P.526

者多達數十人(註一)。正平六年(一三五一)大初啟原、宗獻等十八人同入元,由此觀之,當時渡海入元之僧侶,其人數自是可想而知。

入元日僧之人數,文獻可徵者,據木宮泰彥氏調查總共二百二十餘人以上,就中多以禪僧稱呼,甚至名字下僅一字,如某禪人、某上人、或禪寺之職名,如某知客、某首座、某書記、某維那、某藏主,某侍者等。這時入元日僧雖眾,多為凡庸之輩,遠不及唐宋時之學問僧,及俊傑之士。元日間既無國交,故入元日僧,往往遭受艱難,甚至因疑與倭寇有關,誤為間牒而遭逮捕者,亦在所不免。即使平安回日,亦多沉沒而名不彰者,即如延平五年(一三五○)與龍山德見由元返日之僧圓熏等十七人中,其載入「本朝高僧傳」與「延寶傳燈錄」,而傳事蹟於後世者,僅一清與妙奇二人。竺仙梵仙贈送行偈之二十五人中,其列於高僧傳者,亦僅寶洲與性忠二人也。今依木宮泰彥氏調查,將入元日僧列表於次:

◎印者,歿於元。 X印者,在元所住之寺院。 △印者,元帝勅賜號。



P.527



P.528



P.529



P.530



P.531



P.532



P.533



P.534



P.535



P.536



P.537



P.538



P.539



P.540



P.541



P.542



P.543



P.544



P.545



P.546



P.547



P.548



P.549



P.550



P.551

人名入元年代日本年代歸期年代在華年數簡註根據
可庵圓慧

(圓光國師)
元貞二年

一二九六
永仁四延慶元一二歷訪江浙禪林而歸,開三河願成寺,請其師應通為開山。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惠通大德二年

一二九八
永仁六圓覺寺開元之徒,入元謁慶元路龍峰普禪寺用潛覺明,見祖元行狀。無學祖元行狀。
蒙禪人同上永仁五年示寂,居徑山,守徑山希叟紹曇之塔。因此,齎偈贈東福寺白雲惠曉。希叟紹曇禪寺廣錄卷末刊記。
愚直師侃元貞二年

一二九六
永仁中京都三聖寺開山湛慧之弟子,歸國後住京都圓通寺、三聖寺。性海靈見遺稿,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X東州至道同上?同上 圓爾辨圓之法嗣,入元於都剏大覺寺,元弘三年,南山士雲遣其徒祖庭芳招之,遂未歸國。聖一國師年譜,南山和尚行實。
秀崖宗胤同上同上南浦紹明之法嗣,筑前崇福寺之僧。增補正燈世譜,延寶傳燈錄。
嵓寶明投同上同上無關普門之法嗣,入元掛錫杭州淨慈。延寶傳燈錄。
(首座)大德三年

一二九九
正安元頃?虎關師鍊同門,掛錫京都鐮倉之禪寺,後入元遊歷吳越間,歸國後未久而歿。濟北集。
柏庵宗意大德三年

一二九九
正安頃?入元獲其師南淵紹明頂相而歸,尾張妙興寺開山。妙興寺開山圓光大師行狀。
見山崇喜

(佛宗禪師)
同上同上無學祖元之法嗣,歸國後,歷住淨智、南禪,又開常陸三會寺,信濃興禪寺為第一祖。鏡堂覺圓語錄,本朝高僧傳。
千峰本立同上同上無及德詮之法嗣,入元歷參諸宗匠,歸國後住淨智,擅長詩文。同上
(維那)鏡堂覺圓有「餞喜立二首座,淳維那航宋朝」一詩,喜立二首座為見山崇喜和千峰本立。鏡堂覺圓語錄。
石門韶文保二入元僧,文保二年隨元僧靈山道隱而歸。中岩圓月自歷譜。
X龍山德見

(真源大照禪師)
大德九年

一三○五
嘉元三文保二一山一寧之法嗣,入元參天童山之東嚴,倭寇燒慶元,遭冤被捕,置洛陽白馬寺,後赦,歷參諸老,請住隆興兜率寺,為日本僧住元地禪林之始,歸國,受足利尊氏及直義之歸依,歷住天龍等寺。龍山和尚行狀中岩圓月自歷譜,東海一漚集,園太曆,本朝高僧傳。
X雪村友梅

(寶覺真空禪師)
大德十一年

一三○七
德治二年元應元二二一山一寧之弟子,十八歲入元,歷訪名宿,參道場叔本隆,當時弘安役後未久,因疑為日本間牒,送湖州監獄,或流放西蜀,後赦,文宗即位,請住長安翠微寺,賜寶覺真空禪師號,歸國後,歷住信濃慈雲寺,京都西禪寺,豐後萬壽寺,後赤松園請,剏播磨法雲寺,又出世京都萬寺、建仁寺,頗富詞藻,其詩集名岷峨集。雪村友梅語錄,岷峨集,雪村友梅大和尚行道記,竺仙梵仙語錄,禪居集,本朝高僧傳。
遠溪祖雄大德十年

一三○六
德治元同上一○二十歲入元,上天目山師事中峰明本,七年嗣其法,歸國,居筑前府中巖穴修禪數年後,歸鄉里丹波開高源寺。日本僧最早上天目者,又為傳中峰明本高風之人。遠溪祖雄禪師之行實,本朝高僧傳。
傑山了偉大德十年

一三○六
德治頃自雲惠曉之弟子,師寂後入元,謁天目山中峯明本,乞師為贊。天目中峯和尚廣錄,空華集等。
敬叟簡同上同上與雪村友梅同於德治頃入元僧。雪村大和尚行道記註。
嵩山居中

(大本禪師)
第一回

至大二年

一三○九
延慶二參一山一寧,西澗士曇,入元參天童山之東巖日,不久歸國,長詩文,為一山國師語錄編者。嵩山和尚語錄,小林一曲,空華集,鎌倉五山記,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第二回

延祐五年

一三一八
文保二元亨三參永福古材,天童雲外,又謁蔣山曇方為第一座,歸國,歷住南禪、建仁等寺,其所作偈頌,有高雅見解。
復庵宗己

(大光禪師)
至大三年

一三一○
延慶三元德二一二與無隱元晦等同入元,嗣天目山中峯明本法,歸國後,為欽慕中峯高風,諸山懇固辭不立,於鄉里常陸開法雲寺,當時江湖雲衲至其會下經常及二千人,僧俗瞻禮認為活佛。大光禪師語錄,天目明本禪師雜錄,本朝高僧傳,空華集。
無隱元晦

(法雲普濟禪師)
同上延慶三嘉曆元一三與復庵宗巳同入元,嗣天目山中峯明本法,隨元僧清拙正澄歸國。住筑前顯孝寺,聖福寺後,出世圓覺、建長、南禪等寺,於壹岐開安國寺。天目明本禪師雜錄,清拙大和尚塔銘,五山傳,本朝高僧傳等。
孤峰覺明

(三光國濟國師)
至大四年

一三一一
應長元心地覺心之弟子,入元,始謁中峰明本、斷崖、雲外、古林、無見等諸老,開出雲雲樹寺,後醒醐天皇伯耆時,召於行所受戒法,贈國濟國師號,後村上天皇時常應足利尊氏及其弟直義赴請,後於和泉開大雄寺。峰和尚行實,三光國濟國師塔銘,不二遺稿,本朝高僧傳等。
祖繼大智延祐一年

一三一四
正和三正中元一○加賀大乘寺塋山紹瑾之法嗣,入元參古林、雲外、中峯、無見等諸老,歸國後,於加賀開祇陀寺,晚年受菊池武重之皈依,於肥後並建廣福寺。大智禪師偈頌,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日本洞上聯燈錄。
(禪人)皇慶一

一三一二
正和頃?三○愚中周及入元,於道場遇密禪人,依其勸參金山即休了。佛德大通禪師愚中和尚年譜。
業海本淨延祐五年

一三一八
文保二?嘉慶元?與古先印元,明叟齊哲等同船入元,參天目山中峯明本,經九年嗣其法,性愛山水,無出世意,於甲斐開棲雲寺,庵居。天目明本,禪師雜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古先印元

(正宗廣智禪師)
同上同上同上圓覺寺桃溪德悟之弟子,入元謁華頂無見,次參天目中峯多年,更參建康鳳臺古林,隨元僧清拙正澄東來歸國,歷住甲斐惠林,京都等持,真如、萬壽、鎌倉淨智、圓覺、建長等寺。古先和尚行狀,天目本禪師語錄,竺仙梵仙語錄,古林清茂語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明叟齊哲同上同上同上與業海本淨,古先印元同入元,參中峯明本嗣其法,隨元僧清拙正澄而歸,住京都真如甲斐惠林寺。天目明本禪師語錄,竺仙梵仙語錄。
石室善玖同上同上同上與古先印元同入元,參古林茂嗣其法,隨元僧清拙正澄而歸,從南禪寺竺仙梵仙後,住京都萬壽、天龍、鎌倉之圓覺建長等寺,又開武藏之平林寺。空華集,雪村和尚道記,絕海中津年譜,禪居集等。
玉井源

(毒海)
元應元號毒海,嘗入元,元應元年夏歸國。濟北集「毒海號序」,海藏和尚紀年錄。
義南延祐四年

一三一七
文保頃?正平王入元與業海本淨同參中峯明本,元順宗欽其戒德,賜菩薩號,與無文元選同歸國,於關西鼓吹禪風,以機鋒孤峭聞名。言外和尚行狀,無文禪師行狀,本朝高僧傳。
古相弘

(遠山)
延祐六年

一三一九
元應元大休正念之法嗣,鐵庵道生之法第,入元游吳越間,歷參知識。鈍鐵集「送弘首座軸」。
月山友桂延祐六年

一三一九
元應元?元德元?一○相模東光寺之僧,入元為月江印之書記,元應元年為一山一寧建碑於育王山。雪村和尚行道記,來來禪子東渡集。
(侍者)同上同上明極楚俊語錄中有「送宗侍者」之詩。大光國師語錄,明極楚俊語錄。
(藏主)同上同上復庵宗已在元中,曾以偶偶仲秋月,令夫藏作一時,又明極楚俊有送夫藏主歸日本詩。大光國師語錄,明極楚俊語錄。
寂室元光

(圓應禪師)
延祐七年

一三二○
元應二嘉曆元約翁德見之弟子,參元僧一山一寧,東里弘會,東明惠日等後,與可翁宗然等入元,參中峯明本,遊歷諸方而歸。歸國後久養鞱晦,七十一歲,近江佐佐木氏賴,請開永源寺。此間,天龍、建長等名剎邀請,固辭不赴。寂室禪師語錄,圓應禪師行狀,寂室和尚行狀,本朝高僧傳等。
可翁宗然同上同上元德元?與寂室元光,鈍庵俊等同入元,參明本後,謁諸名宿而歸,住筑前崇寧,京都萬壽、建仁等,於和泉剏禪通寺,後出任南禪寺,天性丹青巧妙為世所秘重。同上
鈍庵俊同上同上與可翁宗然等同入元,參中峯明本,又與寂室同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當時清拙正澄領導大眾。寂室禪師語錄,寇室和尚行狀,禪居集。
無著良緣同上同上參一山一寧後,携一山語錄入元,遊歷諸方,請求古林清茂,靈石如芝序跋而歸,元僧東渡住建長寺時為第一座,後住京都西禪寺,有集名新羅箭。新羅箭,一山語錄序跋,禪居集,鈍鐵集,本朝高僧傳。
西庭栢同上同上嘉曆頃?一山一寧之弟子,入元住湖州普寧寺,訪中峯明本,歸國後,親近竺仙梵仙。一山國師語錄序跋,中峯明本禪師雜錄,古林茂拾遺偈頌。
物外可什同上同上元德元南浦紹明法嗣,入元歷訪江浙禪林,元僧明極楚俊東渡時,隨其歸國,竺仙梵仙住建長寺為第一座,次應大友賴尚請,住筑前崇福寺,後出住建長寺。竺仙梵仙語錄,東海一漚集,東歸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別源圓旨延祐六年

一三一九
元應元元德二一○圓覺寺東明惠日之法嗣,入元歷參古林清茂,中峯明本,諸大名宿而歸。應越前朝倉氏請,開弘祥寺,南禪寺,東陵永璵請分座說法,又奉幕府令住真如寺、建長寺,善於詩文,其集名西遊東歸集。古林清茂語錄,別源和尚塔銘,禪居集,東陵永璵語錄,本朝高僧傳等。
赤城了需延祐七年

一三二○
元應二東福寺月船琛海之法嗣,入元於天童寺修月船十三回忌辰紀念。天童山雲外書。
大朴玄素

△(真覺廣慧大師)
同上元應中元弘中?一三入元,參中峯、古林、月江等名宿,於百丈如庵為知藏,謁智者雲屋分座說法,元文宗賜真覺廣慧大師號,播磨赤松圓心請開圓應寺,又住豐州崇祥寺。大朴和尚傳,本朝高僧傳,扶桑五山記,延寶傳燈錄。
無雲義天同上元應中?宋僧鏡堂覺圓之弟子,入元上天童山,本師牌安置蓮峯庵後,參諸知識而歸。歸國歷住播磨法雲、京都建長、南禪等寺。無雲義天行實,臥雲日件錄,扶桑五山記,本朝高僧傳等。
(首座)同上天目明本禪師語錄有題「示東海淵首座」長文法語。天目明本禪師語錄。
實翁聰秀延祐六年

一三一九
元應頃?高峰顯日之法嗣,入元徧歷叢林,長於筆翰,元帝勅許浪書,歸國後,住淨智、淨妙、建長諸寺。寂室禪師語錄,東海一漚集,空華集,鎌倉五山記等。
靈光周徹同上同上入元,參古林清茂,歸國嗣夢窓疎石法,於播磨開瑞光寺。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平田慈均同上同上入元參古林、中峯、月江等諸老,歸國後,歷住豐後禪,京都普門院、東福、南禪等寺。平田和尚傳,夢嚴和尚語錄,本朝高僧傳。
清溪通徹同上同上入元遊歷江浙叢林及三十餘年,歸國,嗣夢窓疎石法,歷住京都臨川、天龍、南禪等寺,受光嚴院之御皈依,講碧岩集。清溪和尚行實,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此山妙在同上同上興國六入元,參諸老,歸國歷住京都真如、萬壽、建仁、南禪、鎌倉之圓覺,長詩文,有詩集名若木集。南遊集,若木集,東海一漚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足庵祖麟同上同上正平五入元參中峰明本,隨龍山德見回國,住京都萬壽寺。天目明本禪師雜錄,延寶傳燈錄。
靈叟太古同上同上興國初入元參中峰明本,歸國住豐溪之萬壽寺。同上
(上人)同上同上入元參天目山中峰明本。明本禪師雜錄。
別傳妙胤

(滅宗宗興)
延祐七年

一三二○
元應頃?元德元入元參古林清茂,始名滅宗宗興,歸國改別傳妙胤,住鎌倉淨智寺。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寂曇同上同上入元參古林清茂。古林清茂師拾遺偈頌。
無涯仁浩至治一年

一三二一
元亨元?興國六二四入元遊歷蘇州、建康,歸國住鎌倉之東勝,京都之建仁。無涯仁浩語錄,東海一漚集,本朝高僧傳。
△(佛慧智鑑大師)

月林道皎

(普光大幢國師)
至治二年

一三二二
元亨二元德二中納言久我具房之子,入元,師事古林茂八年,遂嗣其法,元文宗賜佛惠智鑑大師號,歸國後於京都開長福寺,花園上皇皈依後,常招至宮中講說法要。月林皎禪師行狀,月林道皎語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圓曙同上同上入元參古林清茂。竺仙梵仙語錄,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
鐵牛景印同上元亨中入元,歷參靈石、獨狐、月江、龍巖、古林、明極等諸宿,歸國於伊豫開觀念寺為第一祖。慧日山宗派圖、慧峰諸祖紀傳行狀,本朝高僧傳。
中庭宗可至治三年

一三二三

元亨末入元登天童,拜長翁如淨之塔,刻乃祖道元牌入南谷庵祖堂,至婺州雙林參明極楚俊。義堂和尚語錄,本朝高僧傳,洞上聯燈錄。
不昧興志同上同上元德元入元於雪竇及雙林參明極楚俊,元德元年明極楚俊東渡時隨其東歸。明極楚俊語錄,延寶傳燈錄。
(禪人)同上同上  寂於元清拙正澄有「悼日本賢禪人」之詩。禪居集。
(侍者)    清拙正澄有「日東見侍者血書楞嚴」之偈。同上
金珠泰定一年

一三二四
正中元頃入元,在雪竇時,會中巖圓月,偕往吳興,參天寧之靈石如芝。中岩圓月自曆譜。
中巖圓月

(佛種慧濟禪師)
泰定二年

一三二五
正中二元弘二入元,寓雪竇,次參天寧靈石、鳳臺古林、雲岩濟川、吳門絕際、淨慈雪岩、百文東陽、永福竺田,歸國後,於上野剏吉禪寺,歷住下總之龍潭、相模萬壽、豐後萬壽、京都之萬壽、建仁等寺,鎌倉建長等,嘗著日本記,後為朝廷焚燬,長詩文,有東海一漚集。中巖圓月自曆譜,東海一漚集,禪居集,東歸集,空華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日本名僧傳等。
天岸慧廣

(佛乘禪師)
泰定二年

一三二五
正中二?元德元入元,巡遊天目山、徑山、天童山、天台山等諸靈區,參古林清茂,隨元僧明極楚俊東歸,住鎌倉淨妙寺,又剏相模報國寺,有詩集,名東歸集。佛乘禪師傳,佛光國師語錄,東歸集,明極楚俊滄海餘波序,本朝高僧等。
無碍妙謙

(佛真禪師)
同上正中頃?高峰顯日之弟子,入元與雪村友梅、天岸慧廣等同遊歷江浙禪林,後參天目明本,歸國後,歷住壽福、圓覺,於伊豆開國清寺。東歸集,天境靈致語錄,本朝高僧傳,鎌倉五山記,延寶傳燈錄,五山記考異。
瑞興泰定三年

一三二六
嘉曆元 元史泰定帝紀。
鐵舟德濟

△(圓通大師)
泰定二年

一三二五
正中頃興國二在元中順宗慕其道德,賜圓通大師號,歸國後,嗣夢窓疎石法,住萬壽寺,善草書,得其隻字片牋為寶,述作有閻浮集。自省集,禪居集,閻浮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月翁照同上同上明極楚俊在元中有與月翁照法語並偈。明極楚俊語錄。
箭溪鞏同上同上明極楚俊在元中有與月翁照法語並偈。同上
(禪人)泰定三年

一三二六
嘉曆元淨妙寺之太平妙準之徒,為需福州版大藏經入元。芳庭法菊撰藏經舍利記。
不聞契聞同上同上元弘三入元,遊歷天臺山、靈隱、淨慈,參訪諸老。一日遊錢塘江時,疑為日本間諜,被送至武昌,後被赦歸淨慈,歸國後,住武藏瑞應,駿河清見,相模金山等,又住圓覺寺。不聞和尚行狀,東歸集,東海一漚集,空華集,本朝高僧傳,洞上聯燈錄。
古源邵元泰定四年

一三二七
嘉曆二正中二二○入元謁華頂之無目覩,天目之斷崖義,龍山之千巖長,登五臺山,未久至嵩山少林寺,嘗於大都時,元朝選百員於禁中轉大藏經,參與其事。歸國後依夢窓疎石於天龍寺之前堂,次住京都大聖、等持、東福、播磨之法雲寺。古源和尚傳,義堂周信語錄,夢巖和尚語錄,本朝高僧傳。
正堂士顯致和一年

一三二八
嘉曆三建武二偕法弟友山士偲入元。友山和尚傳,善應寺緣起。
友山士偲同上同上興國六一七入元,參敲兩浙名宿,久參松江之空林果,歸國住京都安國寺、開山崎正續寺,後出住東福寺。友山士偲語錄,南山和尚替,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志韶同上同上清拙正澄有「跋韶禪人之元軸頌」。禪居集,清拙禪師語錄。
無夢一清泰定四年

一三二七
同上正平五入元謁廬山龍巖、雪峰樵隱、百丈東陽等。齎其師京都普門院玉溪慧塉之頂相,得徑山古鼎祖銘之贊而歸。住備中寶福寺,次出世東福寺。其詩文有唐人風格,為叢林間所珍重。東海一漚集,性海靈見遺稿,若木集,友山和尚傳,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大奝

(上人)
同上同上詹居集有「送集上人還日本,並簡雙林明極和尚」詩。澹居集。
(禪人)同上同上華頂之無見先覩有「示日本揀禪人」詩。無見先覩禪師語錄。
一峰通玄

(巢雲子)
同上同上元弘二入元中,會見中巖圓月,元弘三年偕歸,住京都普門院,出雲安國寺,正平十五年,元亨釋書,勅准入藏,禪林諸師五十餘人賀以偈,通玄書其跋文。東福寺光明院藏海滴集附記,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侍者)天曆二年一三二九元德元元德元?為迎元僧明極楚俊,竺仙梵仙入元。明極楚俊語錄,竺仙梵仙語錄。
大辦正納同上元弘初正慶元年偕中岩圓月掛錫徑山,龍山德見有「送納藏主歸日本」詩,及以偈賀元亨釋書入藏。黃龍十世錄,延寶傳燈錄。
禮智至順三年

一三三二
元弘二延元中?建仁寺鐵庵道生之法嗣,携師語錄入元,得雪峰樵隱悟逸序,育王之松月正印跋而歸。傳題「徧界一覽亭」之詩。鐵庵道生語錄,鈍鐵集,延寶傳燈錄。
祖庭芳元統一年

一三三三
元弘三南山士雲之弟子,奉師命至元大都大覺寺迎接東州至道入元。聖一國師年譜,延寶傳燈錄。
古鏡明千至順二年

一三三一
元弘頃?正平七、八?二○清拙正澄之弟子,參雪峰樵隱逸,樵隱移至靈隱,隨往嗣其法,在元及二十年,歸國後,歸住京都之真如、信濃之開善、京都之萬壽等。正平十一年募緣,印刻勅修百丈清規流通。清拙正澄語錄,天境靈致語錄,隨得集,勅修百丈清規卷末刊記,本朝高僧傳。
鼇峰巨同上同上清拙正澄之弟子,平石如砥語錄有「日本巨藏主省師」一詩,天境靈致語錄有「祭鼇峰西堂」之祭文。平石如砥語錄,天境靈致語錄。
月心慶圓同上同上真如寺月翁元現之法嗣,入元參諸老,見識高,博學,元人稱為大乘菩薩。住美濃之定林寺,又出世建仁、建長、南禪等寺。圓應禪師行狀,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天山麟同上同上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梵仙語錄有天山麟之問答及「送麟知客南遊」。竺仙梵仙語錄。
(侍者)同上同上明極楚俊語錄有「送郁侍者游唐」一詩。明極楚俊語錄。
靈栖同上同上清拙正澄有「送靈栖侍者之元」一詩。禪居集,清拙正澄語錄。
(禪人)同上同上清拙正澄有「送演禪人之元」一詩。同上
鈍夫全快同上同上入元參育王月江正印,歸國,開信濃善應寺,出世圓覺、建長。長於詩,義堂周信有「贈囿上人詩序」,「已經鈍夫全快筆削」,「焉則無小疵」云。東海一漚集、高空華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侍者)同上同上南禪寺潛溪處謙之弟子,元德元年處謙圓寂,持其肖相入元,得本覺之靈石如芝之賛。本朝高僧傳。
(禪人)元統一年

一三三三
同上清拙正澄有「送慧禪人南詢」之一詩。前述可庵慧圓另為一人。清拙正澄語錄。
得誾同上建武頃清拙正澄有「送誾知客之元」一詩。明極楚俊見「得誾之名」。清拙正澄語錄,明極楚俊語錄。
(書記)同上同上清拙正澄有「送旨書記之元」一詩,前記別源圓旨係當別人。清拙正澄語錄。
(藏主)同上同上清拙正澄有「送元藏主之元」一詩。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清拙正澄有「送柔侍者之元」一詩,後述興國四年入元之柔侍者,當為別人。禪居集。
太虛元壽同上同上約翁德儉之弟子,入元,謁靈石如芝,月江印,竺田心等諸老,出佛燈國師(約翁德儉)語錄,請求題跋,又請上天竺悟庵講主搜佛燈國師塔銘而歸。歸國後住攝津福巖寺。佛燈國師塔銘,東海一漚集,空華集,清拙正澄語錄。
空叟智玄元統二年

一三三四
建武元延元四歸國為遠江平田寺第二世。名剎由緒記,汲江山平田寺草創記。
東林友丘同上同上一山一寧之法嗣,入元,於育王月江印之會下,掌管藏鑰,頗有名聲。歸國之時,天寧楚石琦作偈賜之。歸國後住建長圓覺。月江正印語錄,楚石梵琦語錄,平石如砥語錄,本朝高僧傳,五山記考異。
虎溪道壬同上同上  宗峰妙超之法嗣,在元妙超訃至,作偈擬終身元地,徹翁義亨遣僧招之,因此歸國住大德寺。大德寺世譜,紫巖譜略,本朝高僧傳。
性海靈見至元二年

一三三六
延元初正平二虎關師鍊法嗣,入元謁天寧空海念,次參月江印、即休了、竺源遠,頗獲優賞。又從徑山納師虎關師鍊之牌於正續庵而歸。受足利義詮,義滿之歸依,住東福,任天童二次,領南禪之席及三次。性海靈見遺,東海一漚集,碧山目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竺芳祖裔至元三年

一三三七
延元頃石樑仁恭之法嗣,後述之良樹同船回國,良樹於病歿時,託為雪村友梅語錄題跋,與義堂周信深交,長於畫,尤以墨蘭為得意。雪村友梅語錄,空華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愚中周及

(佛德大過禪師)
至正一年

一三四一
興國二正平六一○入元師事曹源月江印、金山即休了等數年,與入元僧龍山德見等往來,互為啄磨,歸國後,為安藝之小早川春平所請,開佛通寺為開山第一祖。佛德大通禪師語錄,同年譜,金山即休契了禪師拾遺集,黃龍十世錄,不二遺稿,本朝高僧傳。
無格良標至正二年

一三四二
興國三雪村友梅之弟子,入元於歸國途中而歿。雪村友梅語錄,雪村大和尚行道記注。延寶傳燈錄。
謙溪令裕同上同上與前述無格良標同船歸國途中,良標歿作追悼詩。雪村友梅行道記註,延寶傳燈錄。
(禪人)同上同上與等持寺之古先印元同致力於古林清茂語錄之刊行。竺仙梵仙有「送森侍者南詢」一詩。古林清茂語錄序,竺仙梵仙語錄。
泉傳者至正三年

一三四三
興國四竺仙梵仙有送其入元詩。同上
(禪人)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良節同上同上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有送其入元詩。同上
裔瑞同上同上明極楚俊之弟子,竺仙梵仙有送其入元之詩。竺仙梵仙語錄,禪居集。
(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其入元之偈。同上
(禪人)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裔澤同上同上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語錄編者之一,同書見有與裔澤詩及法語。同上
玄璵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其入元詩,歸國後,致力於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刊行。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天柱集。
裔翔同上同上  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梵仙語錄編者之一,同書有與裔翔入元送行偈及問答、法語等。竺仙梵仙語錄。
(禪人)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其入元」詩。同上
裔楚至正三年

一三四三
興國四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梵仙有與裔楚入元送行偈。同上
椿(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贈其入元送行偈,為了參庵清欲入元。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當其入元時有送行偈。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贈其入元行偈,前述見禪居集柔侍者當屬別人。同上
(書記)同上同上為參了庵清欲入元,竺仙梵仙有送行偈。同上
裔翰同上同上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梵仙有入元送行偈。同上
(知客)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知客)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裔龍同上同上竺仙梵仙之弟子,竺仙梵仙有送其入元偈,法語自讚等。天柱集,竺仙梵仙語錄。
義空性忠同上同上清拙正澄之弟子,入元為智者之第一座。歸國後,住駿河之清見寺。天境靈致語錄有「和義空首座」三偈。竺仙梵仙有送忠藏主入元偈,忠藏主即性忠也。天境靈致語錄,竺仙梵仙語錄,延寶傳燈錄。
南海寶洲同上同上初欲隨中巖月圓入元,政府未許其渡海,興國四年與同志十餘人出發,偶為暴風,襲擊船破到高麗,次歸國。竺仙梵仙有送洲侍者入元詩贈寶洲,建立少林、光孝、理濟三寺,出世京都萬壽、東福。正統下南海和尚傳,東海一漚集,竺仙梵仙語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無文元選

(圓明大師)
同上同上正平五一一後醍醐天皇第十一皇子,師事建仁可翁、雪村,次參博多聖福寺無隱,後渡海,參古梅友,楚石琦,了庵欲千巖長而歸,於遠江開方廣寺。無文元選語錄,無文元選禪師行業,中巖月圓自歷譜。不二遺稿。
元通至正三年

一三四三
同上與無文元選同入元。無文元選行業,無文元選行狀。
大拙祖能至正四年

一三四四
興國五正平一三一四同志數十人同入元,達福州長樂縣,參江心之無言宣,雙林之東陽輝,後嗣天目千巖長之法。又參月江印、了庵欲、行叟泰、無用貴等諸老。歸朝後於常陸笠間開楞嚴寺。於是來學僧眾達三萬人,慕千巖長之高風,不好居華地,天龍請不就。大拙和尚年譜,天如惟則語錄,義堂周信語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無文禪師行狀。
大本良中至大五年

一三四五
興國六正平七、八?建長寺東林友丘之法嗣,入元參諸老,歸國住上野長樂寺,信濃之善應寺,與義堂周信相交頗深。義堂亦慕其德行高,長於文藝見稱。雪村大和尚行道記,空華集,延寶傳燈錄。
如聞同上同上入元時,漂至高麗,齎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而歸,予以刊行。竺仙梵仙語錄,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
東傳正祖至正一年

一三四一
興國頃?東福寺直翁智侃之法嗣,入元參東陽輝。東傳正和和尚傳,延寶傳燈錄。
友石清交同上同上正平末二六清拙正澄之弟子,師寂後與同輩二十五人入元,滯留及二十六年。臥雲日件銘。
(禪人)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齊藏主南遊」一偈。竺仙梵仙語錄。
(禪人)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琛禪人南遊」一偈。同上
(禪人)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杲禪人南遊」一偈。同上
木機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木機禪人之江南」一偈。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乘侍者南游」一偈。同上
枯木紹榮同上同上竺仙梵佩有「送枯木榮侍者南詢」一偈,住京都安國寺。同上,延寶傳燈錄。
秉行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秉行上人南詢」一偈。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英侍者之江南」一偈。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竺仙梵仙有「送北侍者之江南」一偈。同上
善慧至正六年

一三四六
正平元正平五復庵宗己,奉明叟齋哲命齎書幣,至蘇州幻住,普應禪寺之玉庭珂月,及天目山法雲塔院善榮,並得珂月,善榮之答書,善榮並贈法衣,真贊肖像。大光禪師語錄有「慧禪人」,正平五年龍山德見歸國者內有「慧侍者」,是否為同一人?清拙正澄及鐵舟德濟有送惠侍者入元詩,是為同一人。大光禪師語錄,清拙正澄語錄,本朝高僧傳等。
(侍者)同上同上鐵舟德濟之弟子,閻浮集有「送易惠二侍者入宋」詩。惠侍者如前述善慧,楚古琦有「送日本易上人」詩。閻浮集,楚石琦禪師語錄。
(禪人)同上同上正平四年偕大拙祖能,古劒妙快在元,參大乘之行叟泰。大拙和尚年譜。
良樹同上同上雪村友梅之弟子,携師之語錄入元,訪諸名宿,請求題跋,歸國之際病歿於周防竈戶。雪村友梅語錄。
古劍妙快至正八年

一三四八
正平三頃?正平二十年夢窓疎石之法嗣,入元參恕中溫、楚石埼、穆庵康。歸國歷等持、東光、建仁、建長等。長詩文,與義堂周信深交,其詩集名了幻集。了幻集,空華集,大拙和尚年譜,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圓熏同上同上正平五與龍山德見同船回國。園太曆
祥麟同上同上同上與龍山德見同船回國,竺仙梵仙語錄有「送麟知客南遊」之偈。麟知客即祥麟也。同上
元東同上同上同上與龍山德見同船回國,清拙正澄有「送東禪人之元」之詩,當其入元時從之。清拙正澄語錄。
致柔同上同上同上與龍山德見同船回國,興國四年入元之柔侍者,為同一人否,待考。園太曆。
守一同上同上同上與龍山德見同船歸國。同上
元榮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自肯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裏淨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清安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寬珍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智燈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妙愚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正憧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
特峰妙奇同上同上同上高峰顯日之法嗣,與龍山德見同自元歸來,細川賴之,迎於丹波開慧日寺,京都之臨川寺招請,固辭不赴。園太曆,義堂周信語錄,本朝高僧傳。
碧巖璨同上同上同上 入元嗣千巖元長之法,與無文元選同時歸國。無文元選和尚行狀。
◎X約庵德久至正六年

一三四六
正平初?  高山慈照之弟子。入元參天寧楚石琦、靈巖了庵,後住嘉興府圓通禪寺,明洪武九年寂於彼地。約庵禪師略傳,了庵清欲語錄,日本名僧傳,本朝高僧傳。
獨芳清曇同上同上清拙正澄之弟子,入元歷叩諸剎,元人見其行潔才秀稱「曇菩薩」。歸來出世天龍寺,又為豐後大友氏,迎住萬壽寺、開大智寺為第一祖。五岳前住持五山歷代,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禪人)同上同上萬壽寺之龍泉令淬之松山集有「寄沼弟自元國歸」一詩。松山集。
無悟悟同上同上 碧山日錄。
X◎無我省吾第一次

至正八年

一三四八
正平三正平十二一○入元,參承天之仲銘新,淨慈之用章俊,靈隱之用貞良,天寧之楚石琦,本覺之了庵欲,育王之月江印後,住建康牛頭山,正平十二年一日歸國。楚石琦語錄,圓通大應國師語錄,臥雲日件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第二次

至正廿三

一三六三
正平一八年  再赴元,元末之亂,慨牛頭山荒廢,恢復殿堂。明太祖聞其德風,延見問法,賜紫金衣。赴杭州中天竺請延俊撰圓通大應國師塔銘。
X春庭海壽至正一○

一三五○
正平五文中二二三竺仙梵仙法嗣,入元司天寧之海空念藏鑰,次謁南堂欲、月江印、了堂照等,又應穆庵康招為淨慈之第二座。在金陵天界時,明太祖命住持白庵金,選名緇參與點大藏經。明太祖又召問日本情事。洪武五年出世鄞縣福照寺,一期後為明使祖蘭通譯歸國。了庵欲所撰竺仙梵仙行道記,及番陽仁之書,同語錄語,由其携歸。歸國後,歷住真如、淨智、圓覺、天龍、南禪等寺。竺仙梵仙語錄,了庵清欲語錄及續集,了堂惟一語錄,了幻集,空華集,懶室漫稿,蕉堅稿,善鄰國寶記,本朝高僧傳等。
大功續同上正平五?博多聖福寺之秀山元中弟子,正平四年寂於元,入元為師請求鳳臺古林茂之入祖堂佛事法語及天寧楚石琦之真替。延寶傳燈錄,肥後國誌。
X◎大初啟原至正一一

一三五一
正本六  物外可什弟子,與宗猷等十八人同入元,嗣徑山傑峰愚法,住羅陽三峰寺、山交龍護院,永樂五年寂於彼地。釋氏稽古略,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宗猷同上正平六與大初啟原等十八人同入元。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得誾至正一二

一三五二
正平七明極楚俊弟子,入元求得天臺山國清寺之曇噩塔銘而歸。佛日焰惠禪師,明極俊大和尚塔銘。
(上人)至正一七

一三五七
正平中頃?鐵舟德濟有「送密上人之大元」一詩。閻浮集。
(侍者)同上同上鐵舟德濟有「送偆侍者之大元」一詩。同上
少林如春同上同上東明惠日法嗣,入元謁諸老,愚庵智及「示日本春禪人三首」楚石琦有「送日本春侍者」詩,歸國後歷住建長、建仁。愚庵智及語錄,楚石琦語錄,延寶傳燈錄。
(首座)同上同上愚庵智及有「格首座歸日本次韻」之詩。愚庵智及語錄。
(禪人)同上同上愚庵智及有「友禪人請藏經歸日本韻詩」,因此,為請求大藏經入元也。同上
(禪人)同上同上愚庵智及有「元禪人歸日東」,元禪人前述古先印元當屬別人。同上
(知客)同上同上鐵舟德濟之「送濟知客游元」詩。閻浮集。
(禪人)同上同上鐵舟德濟之「送儀禪人赴大元」詩。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鐵舟德濟之「送輔侍者之大元」詩。同上
以享得謙

(懶雲)
同上同上入元參了堂惟一,了堂有「贈日本謙藏主」詩,歸國後不住山,扁室號懶雲,善詩,與義堂周信深交。了堂惟一禪師語錄,東海一漚集,諸宗儀範。
信中自敬同上同上入元,參了堂一,佛日之楚石琦等,了堂有「次韻贈日本敬藏主」詩,歸國後於美濃開正法寺。了堂惟一禪師語錄,空華集,本朝高僧傳。
觀中中諦

(性真圓智禪師)
同上同上夢窓疎石之法嗣,入元至臺州,本擬赴福州,因黃巾賊道路不通。遂空歸國,依天龍春屋妙葩,歷住阿波之安國,京都之等持,相國,與義堂周信有深交,表嶂集為詩文集。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大岳妙積同上同上入元參天寧楚石琦,歸國歷住淨妙、圓覺。楚石琦語錄,本朝高僧傳。
寰中元志同上同上入元參楚石琦,歸國之後,後肥之菊池持朝請為成道寺之開山。寰中和尚傳,碧山日錄。
日巖光同上同上入元僧約庵德久之侍者,約庵寂於元,依其遺命,持其遺書,佛祖圖並約庵之師高山慈照之塔銘(楚石琦撰)等而歸,安置於建仁之靈洞院。約庵禪師略傳,本朝高僧傳。
默庵淵同上同上入元謁天寧之楚石,琦請禪宗二十二祖畫贊及偈頌。楚石琦語錄。
(藏主)同上同上楚石琦之「辟支佛牙贊」中見日本成藏主之名。同上
(首座)同上同上楚石琦有「送延聖世首座還日本」詩。同上
(藏主)洪武二年

一三六九
正平末頃?楚石琦有「送萬年楚藏主回日本」詩。同上
(首座)同上同上楚石琦有「送用首座」詩「道人日本來,將甚麼過海」之語。同上
(侍者)同上同上楚石琦有「送日本丘侍者之金陵」之詩。同上
無相訥同上同上楚石琦有「無相贈日本訥藏主」詩。同上
無外嚴同上同上楚石琦有「無外贈日本嚴藏主」詩。同上
大機全同上同上楚石琦有「大機贈日本全藏主」詩。同上
思遠聞同上同上楚石琦有「思遠贈日本聞侍者」詩。同上
桂巖日同上同上楚石琦有「柱巖贈日本淨居月長老」詩。同上
中山法頴同上同上入元參楚石琦,歸國,住東禪、壽福、建長,次領天童南禪。楚石梵琦語錄,本朝高僧傳。
(侍者)同上同上友山士偲有「送充侍者入元」詩。友山志偲語錄。
無方宗應同上同上在元,受元帝請於宮中陞座說法,歸國住博多聖福寺。蕉堅稿。
通叟玄感同上同上二○夢窓疎石之弟子,入元參諸老,歸國始住金剛寺,次住天龍寺。延寶傳燈錄。
元章周郁同上同上久隨夢窓疏石,入元滯留二十年,歸國住淨智寺。空華集,了幻集,延寶傳燈錄。
大象宗嘉同上同上大德寺徹翁義亨之法嗣,歸國住大德寺。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秀涯全俊同上同上建長寺鈍夫全快之法嗣,入元參了堂惟一,愚庵智及,大儒宋景濂以詩論交,歸國住善應寺。了堂惟一語錄,愚庵智及語錄,延寶傳燈錄。
(禪人)同上同上了堂惟一有「送日本生禪人禮寶陀遊天臺」詩。了堂惟一語錄。
興東同上同上建德元楚石琦有「送日本東藏主遊台鴈」詩,歸朝謁義堂周信,示諸志送偈。楚石琦語錄。
嫩桂祐榮同上同上入元參諸老,歸來於越前建少林寺,又住永平寺。延寶傳燈錄。
無二法一同上同上淨智寺太平妙準之法嗣,遊元歸來創建伊豆淨國寺,次移國清寺。同寺之天長山之匾字,託入明僧獲明中書左亟周伯湯所書。同上
至道弘同上同上建德元空華集有「送至道弘上人南遊」詩,歸來以南遊詩數首,呈義堂周信。同上
金山明昶同上同上南禪寺大道一以之法嗣,入元歸來,住播磨之圓應,談路之安國,駿河之清見,後出世東福寺。金山明昶語錄,海滴集,碧山日錄,本朝高僧傳,延寶傳燈錄。
斥然中端同上同上入元與前述之興東等同在楚石琦會下。應安六年椿庭海壽歸國,斥然因病居明州翠峰。空華日工集,楚石琦語錄。

以上所舉入元日僧人數,其遺漏者,在所難免。但於此可知入元僧之大概,尤以元末人數最多,五山文學最著名者之中巖圓月,他於正中二年(一三二五)入元,始參浙江省秀洲(嘉興)本覺寺靈石如芝時,如芝問他,今年從日本來元僧有幾人?他說:「二十餘人」。本覺是當時有名的叢林。日本僧掛錫者頗多,天曆二年(日本元德元年西紀一三二九)東渡之元僧竺仙梵仙,他本為建康(南京)鳳凰臺寶寧寺古林清茂之侍者,同在古林清茂會下參禪究道之日本僧,共有三十二人。於此可知當時入元日僧人數之多。就中未回日,病歿元地者,亦復不少。入元日僧人數雖多,但均非俊傑之士,多屬凡庸之徒,誠如元亨釋書著者虎關師鍊說:

P.552

近時此方庸緇燥然倒入元土,是遺我國之恥也(註二)

由「此方庸緇燥然倒入元土」一句,可以窺見入元為當時流行的一種風氣。於是學無成就,終身沒沒無聞者亦復不少。例如與南禪寺龍山德見於正平五年(一三五○)歸國之僧侶,則有圓熏、祥麟、一清、致柔、元東、守一、元榮、自肯、裏清、清安、寬珍、祖麟、妙奇、智燈、妙愚、正憧、善慧等十七人。照園太曆正平四月十五日條所記其事跡傳於後世者,僅有一清、祖麟、妙奇、善慧四人而已。前述得竺仙梵仙送行偈於興國四年(一三四三)入元之泉侍者、關禪人、頓侍者、裔節、洲侍者、瑞侍者、宗侍者、裔訓、策侍者、雲禪人鳳(禪者)等二十五人內,留傳事蹟於後世者,僅有洲侍者、璵侍者、忠藏主三人而已。依此類推,入元日僧多為無名之徒。雖說凡庸者多,但其中亦不乏俊傑之士,由於他們久居中國,不但研究深奧佛學,並且廣泛的學習儒學、詩文學、書道、繪畫、建築、印刷等文化而歸,將中國新文化輸入日本。他們回國後,備受文武公卿王侯皈依,歷住京都,鎌倉五山等名剎,擔當社會的指導,促進日本文化發展。因此,要理解室町時代文化的發展,則對入元日僧應有綿密精細的研究,始可瞭解室町時代發展的因素。



P.553

第二節 入元日僧目的及其遊歷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元代中日關係,經文永、弘安兩役後,兩國僧侶往來,經過十餘年間斷絕。至大德三年(日本元德元年,西紀一二九九年)一山一寧,泰定三年(日本嘉曆元年,西紀一三二六)清拙正澄,天曆二年(日本元德元年,西紀一三二九)明極楚俊、竺仙梵僊等,相繼東渡,歷住京都,鎌倉五山,不但鼓吹禪風,傳播中國文化,並且鼓勵日僧來華學習,接受中國文化洗禮,因此入元日僧逐漸增加。而後世聞其名者,則有見山崇喜、千峰本立、龍山德見、遠溪祖雄、雪村友梅、崇山居中、復庵宗己、無隱元晦、孤峰覺明、祖繼大智、業海本淨、古先印元、明叟齊哲、石室善玖、寂室元光、可翁宗然、無著良緣、外外可什、別源圓旨、大朴玄素、無雲義天、實翁聰秀、平田慈均、清溪通徹、此山妙在、別傳妙胤、無涯仁浩、月林道皎、中巖圓月、天岸慧廣、無碍妙謙、竺芳祖裔、愚中周及、鐵舟德濟、不聞契聞、古源邵元、友山士偲、無夢一清、古鏡明千、月心慶圓、鈍夫全快、東林友丘、性悔鑒見,南海寶洲、無文元選、大逝祖能、大本良中、古劍妙快、無我省吾、椿庭海濤、觀中中諦、中山法穎等。他們入元的目的,以參訪江南名剎,修禪究道。因此,他們一旦至中國,參禪辦道絕不懈怠,終獲尊宿傳法而歸,歷住京都,鎌倉五山巨剎,受公卿帝室皈依,其中受中國禪師薰陶,不慕名利,且不願接近權威人士,而甘願隱居僻陬之地,接受雲衲道友,只管盡力弘揚宗風。而以孤山嚴冷風格聞名者,例如遠溪祖雄(註三)歸國後隱居,筑前嚴窟內專事修禪十數年,後於鄉里丹波山中於瑞岩山開高源寺,接化雲衲。復庵宗

P.554

(註四)歸國後,諸山聘請,固辭不就,於鄉國常陸開法雲寺庵居,江湖雲衲雲集,經常二千眾。僧俗瞻禮視如活佛。寂室元光(註五)歸國後,久長鞱光,於近江開水源寺,只管教誨弟子,不出應世。

入元日僧,要與前代入宋日僧比較,顯然不及宋代,更缺乏傳禪的熱誠,而精神日趨衰微,乃不爭之事實。入宋日僧,或東渡宋僧,傳入日本禪宗,總有二十四流。但入元僧所傳,僅有愚中周及、別傳妙胤、古先印元、大拙祖能、中巖圓月所傳五流而已。元代禪宗,顯然遠不及南宋時代興盛,例如入元日僧天岸慧廣於徑山勸請竺仙梵僊東渡云:

「我觀此土(元朝)(註六)皆無叢林,唯日本尚有,若不信則同往一觀而回」。

江南佛教禪剎,經戰後顯出衰微則有之,不致全無叢林。否則焉能吸引數百名日僧入元?天岸為勸請竺仙梵仙東渡,固作如此說也,日本本為好勝民族,自尊心頗強。例如天龍寺之夢窓疎石之弟子默庵周諭等入元時(註七),本欲留居,但一到元地,覺得「元代大德無過我師,」遂又回國。性海靈見入元參訪諸師,亦覺「不及我師虎關師鍊」。諸如此類,近於狂妄。要知日本禪宗經南宋蘭溪道隆、無學祖元東渡開化,耳提面訓,再經圓爾辨圓、無關普門、南浦紹明等相次專心參究,不無成就。無學祖元之法子高峯顯日(佛國之師),法孫夢窓疎石,元僧清拙正澄,尚驚漢不意日本有此明眼宗師也。對宗峰妙超(大德寺開山大燈國師),當時陸續渡海入元之禪僧,誠如虎關師鍊云:「庸緇燥然倒入元土」,一面要實際經驗江南叢林生活,一面仰慕江南山川風物的美麗,無異為欣賞風景觀光漫遊的性質。故入元日僧歸來,在禪學顯無多大成就,只是輸入元代文化。若詩文學、儒學、史學、書道、繪畫、印刷、茶

P.555

道等以至日常生活衣食住等物。

元朝都城雖在北方(燕京),但杭州仍然為中國文化的中心。入元日僧,既仰慕江南山川,遊歷江南禪剎,這可於建仁寺別源圓旨下列一詩窺可見其意趣:

送僧之江南(註八)

「聞兄昨日江南來,珣弟今朝江南去,故人又是江南多,況我嘗在江南住,江南一別已三年,相憶江南在寐寤,十里湖邊蘇公堤,翠柳青煙雜細雨,高峰南北法王家,朱樓白塔出雲霧,雪屋銀山錢塘潮,百萬人家回首顧,南音北語驚歎奇,吳越帆飛西興渡,我欲重游是何年?送人只得空追慕。」

元代禪宗的中心,已由徑山移至天目,故入元僧多掛錫於此。天目山在徑山之西,其間有道家第二十四洞天,是道士遊歷之所。元代之高峰原妙(佛日普明廣濟禪師)(註九)於師子禪院大張法席,次第著名者,則有其法嗣中峯明本;靈隱、徑山諸大名剎邀請,固辭不就。唯於此山接化雲衲,以孤峻嚴冷聞名,因此,緇素就至掛錫者多,仁宗慕其德風,賜佛慈圓照廣慧禪師,改師子禪院為師子正宗禪院。日本古先印元至臺州華頂峰謁無見覩,因愛其英俊,勸其往參中峯明本云:

中峯本公唱道於天目山,爐鞴正赤,學者咸受鍜鍊,子當急行

當時我國叢林寺院極重視嚴冷之中峯宗風。日本入元僧燈天目山,參叩中峯者甚多。今知其名者:則有遠溪祖雄、可翁宗然、嵩山居中,大朴玄素、復庵宗己、孤峰覺明、別源圓旨、明叟齊哲、平田慈均、寂室元光、無碍妙謙、古先印元、業海本淨、義南、祖繼大智等十數人。



P.556

入元日僧遊歷地區,較南宋擴大,南宋僅限於江南名剎,所謂五山十剎。然至元代,不論慶元(宋代之明州)之雪竇,南方婺州(浙江金華府)之雙林,溫州(宋代瑞安府)之江心,福州之雪峰;北方湖州之道場,平江(蘇州)之萬壽、虎丘,建康(江蘇省江寧府)之蔣山,無不遍歷。十剎之外,慶元之瑞嚴,台州之華頂,婺州之智者,嘉興之天寧,平江之承天,鎮江之金山,建康之保寧,以及遠之龍興(江西省南昌府)百丈道場,亦多涉足其地。今依府志、通志,禪剎次第,名藍圖,大明一統志及僧傳,就以上所列名剎簡介於次:

雪竇 十剎第五,在慶元(宋代明州,今之寧波府);寺名資聖禪寺,常通禪師開山。位於中日交通關門,因此,以中巖圓月為始,至此掛錫者不少。

雙林 十剎第八,寺名雙林寺,在婺州(今浙江金華府)義烏縣之南,雲黃山(一名松山)之麓,善慧大士於此山雙檮樹間結庵,因此有雙林名。又說有二林,山頂有七佛庵行道塔。平安朝時源信僧都至此時,始改名七佛道場。元德二年東渡之元僧明極楚俊住此,鐵印景印,寂室元光,大拙祖能等,至此掛錫。

江心 十剎第六,寺名龍翔禪寺,真歇禪師開山,在溫州永嘉縣永寧江(蜃江)中,因此得名,大拙祖能等至此訪問。

雪峰 十剎第七,寺名崇聖禪寺,真覺禪師開山,在福州府城之西,無夢一清、古鏡明千、友山士偲等掛錫於此。



P.557

道場 十剎第二,寺名護聖萬歲禪寺,伏虎禪師開山,在湖州府城之西南,雪村友梅訪問於此。

萬壽 十剎第四,南宋高宗為徽宗,勅令天下州郡、各建置一報恩光孝禪寺,是為其中之一、平江府(蘇州)禪月大師開山,為江東第一禪林,入元日僧至此掛錫者不少。

虎丘 十剎第九,在平江府,寺名雲巖禪寺,明教禪師開山,又名虎丘山寺,山上有八角七層筍型之塔,係隋文帝勅令雍州以下三十州、各各建塔分置舍利,是為供養舍利之一。蘇州虎丘寺塔重建記,今塔明永樂中再建。宣德年中重修,今略向東方傾,有崩倒之勢,流石古雅,日本龍山德見掛錫於此。

蔣山 十剎第三,建康(江寧)東北有山,一名鐘山。漢秣陵尉蔣子文逐盜死於此。吳太宗為其建廟,因此得名。寺在山之東南,晉代創建,寶誌禪師開山。宋代太平興禪國寺,元代名靈谷寺,入元日僧,以嵩山居中為始,多至此參叩,今已不復想見當時面影矣!

瑞巖 寺名瑞巖開善禪寺。慶元路定海縣東南方有青松峰。宋大中禪符中,峰下生紫芝,呼為瑞岩山,山下有芝草詔牌。

華頂 台州天台縣東北方,從其絕頂可望滄海。俗名望海尖,草木熏郁,夏積雪。無見覩住於此,入元僧若可翁宗然、孤峰覺明、別源圓旨、寂室元光、友山士偲、古先印元,祖繼大智等多至此掛錫。智者智者禪師開創。因此,寺名為智者廣福禪寺,婺州金華府城西北方。風景絕佳,為金華府第一剎,到此掛錫者有大朴玄素等。

天寧 在嘉興府之北,宋英宗治平中創建,故名天寧寺。南宋高宗時,令天下州郡,每建置報恩光

P.558

孝禪寺,是為其中之一,楚石梵琦住此。因此,入元日僧之東林友丘、約庵德久、寰中元志、無我省吾等掛錫於此。

承天 在平江府治之西北隅,傳宗禪師開山。宋代寺名承天寺,元代名能仁禪寺。別源圓旨、友山士偲,無我省吾等居此。

金山 鎮江府金山之上,斐頭陀開山,傳於此得金,故號金山。初寺號澤心寺,宋真宗夢遊此寺,故改稱龍遊寺。太平天國之亂,堂宇燒燬,清代重建,名江天寺,大陸淪陷前,又遭火燬。

保寧 建康鳳凰臺有寺,牛頭禪之祖法融禪師開山。鳳凰臺之名,傳說宋元嘉十六年,秣陵有文彩五色之靈鳥,遊於臺上,因而得名,僧傳名鳳臺。古林清茂住於此,入元日僧之月林道皎,中巖圓月,祖繼大智,別源圓旨,石室善玖等都掛錫於此,元德元年東來之元僧,竺仙梵僊為古林之法嗣,其語錄中與竺仙梵仙同於古林會下之日僧共三十二人云。

百丈 龍興府(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西方。吳源之水飛下達千尺,故曰百丈。由其山勢拔群,又名大雄山。寺名大智壽聖福寺,在百丈山下。開山為禪林清規創始者百丈懷海禪師。大木玄素、無夢一清、中巖圓月等嘗至此。

此外,如慶元香山(智度寺)、大慈(教忠報國禪寺),平江楓橋(普明寺),溫州之雁山(能仁普濟禪寺),袁州之仰山(太平興國禪寺),江州(九江府)之東林(太平龍興禪寺),圓通(盧山崇勝禪寺),入元僧亦多遍歷。



P.559

當時入元日僧,因文永,弘安役後,元日間關係惡化,往往牽涉到兩國僧侶,例如德治二年(一三○七),倭寇燒拂慶元,官憲巡檢諸寺,至天童山逮捕日本僧十餘人,遠送至洛陽白馬寺安置,其中如五山文學馳名之雪村友梅(註十),疑為日本間諜,送至湖州cwdc0255901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川間獄。刑吏加白刄於項上,因而朗誦圓覺寺開山無學祖元名偈:

乾坤無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禪斬春風。

因此得免,遠逐西蜀,編置於成都,岷峨間達十年。因此,他的詩集題岷峨集。又嘉曆元年(一三二六)入元之不聞契聞(註十一),一日遊錢塘江被捕送至武昌,題詩館壁云:

孤筇遠人異雲鄉,滿耳語音渾不分,唯有簷頭深夜雨,簫簫猶似舊時聞。

這時適有高昌王子謫於此州,讀其詩大受感動,遂請官赦免。由於日元關係隔膜,入元僧不免遭受困難與災害。但元朝對禪宗深具信心,對真正為求法入元的日僧,不但未加迫害,反多加優待,尤其是對有德的高僧,元朝特賜禪師號或大師號;或勅住名剎寺院,例如雪村友梅(註十二),賜寶覺真空禪師。月林道皎賜佛惠智鑑大師,大朴玄素賜真覺廣慧大師,鐵舟德濟圓通大師。龍山德見(註十三)勅住隆興兜率寺,雪村友梅勅住長安翠微寺,約庵德久勅住嘉興圓通寺,無我省吾勅住建康牛頭山等。

此外,在中國特放異彩者,則為泰定四年(日本嘉曆二年西紀一三二七)入元之古源邵元(註十四)。他不但遍曆江南名剎,登五臺山巡禮文殊菩薩聖蹟,並至達磨面壁九年著名河南登封縣嵩山少林寺掛錫。元朝嘗選僧百員於禁中轉點大藏經時,他亦榮獲參與。常盤大定博士(註十五)訪問嵩山少林寺,嘗

P.560

於少林寺列碑中發見邵元選文,認為該寺住持無為法容等,為天慶義讓(息庵禪師)建立道行碑時,特請日本邵元撰文,其他山東省長清縣靈現寺,亦有邵元撰文古碑存在。此為現存日僧撰文碑最古之史蹟,足見國人重視文獻,未加掩沒。亦復為中日佛教交通史珍貴之文物。

其次入元日僧,居留元朝時間長短不一,普通總在十年內外,就中龍山德見為四十五年,無涯仁浩為二十四年,椿庭海壽為二十三年,雪村友梅為二十二年,復庵宗己為二十一年,古源邵元、古鏡明千為二十年,差不多半生都留居元地。但他們入元遠不如入唐僧或入宋僧,由政府供給旅費以及零用,亦無譯語及隨從者,僅有隨身物(註十六),頭戴編笠,肩負裝包,手携錫杖。若饑餓時,就寺院或民家求乞食物點心(晝食),至晚投宿寺院或民間。每有惠施僅為草鞋錢,俾使陸續行脚。各處訪問叢林,歷參二年、三年不等,友山士偲在元中所記云:

始見空林果山主千松虹,此歲巨水為害,吳中禪剎鐘鼓寂爾,游方之士無放包之地,憐師為異邦之人,苔留過冬,爾來竭來門殆七年矣,視以骨肉(註十七)

入元日僧所傳行紀,諸多散佚,由於元地宗匠碩德,同情異域僧侶,視之如同骨肉,因此,入元日僧一衣一缽能在中國行脚多年,參訪我國善識,多由我國宗師大德,發揮同體大悲的精神。否則今日我國緇素遊學日本,能獲得日方寺院如此禮遇乎?

註一:大拙和尚年譜。

註二:海藏和尚紀年錄。



P.561

註三:遠溪祖雄禪師之行實。

註四:法雲復庵大光禪師傳略。

註五:圓應禪師行狀。

註六:竺仙梵僊語錄。

註七:本朝高僧傳。

註八:南遊東歸集。

註九:中峰和尚廣錄。

註十:雪村大和尚行狀。

註十一:不聞和尚行狀。

註十二:雪村大和尚行狀。

註十三:真源大照禪師龍山和尚行狀。

註十四:東福寺廿五世古源和尚傳,本朝高僧傳三十邵元傳。

註十五:常盤大定博士「邵元禪師撰文碑」(支那時報四之五),支那佛教遣物。禪林文藝史。

註十六:勅修百丈清規大眾章第七裝包。

註十七:友山和尚傳。



P.562

第三節 元版藏經及禪籍輸入日本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我國大藏經雕刻,始於北宋開寶年間,故有開寶版,福州版(東禪寺本,開元寺本);南宋時代有思溪版,(圓覺禪院本,資福禪寺本),磧沙版,已如前述,元代依此開雕。普通所謂元版大藏經,即指杭州南山大普寧寺版(從元至元十四年起至二十七年間,於杭州餘杭南山大普寧寺開雕)。小野玄妙博士研究文獻中,此外尚有松江府僧錄廣福大師管主八之私版大藏經,世祖(大都弘法寺本)、英宗(銅印本)、順宗都有開版,故官版大藏經,至少有三四種(註一)

入元日僧,雖多屬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禪宗的僧徒,但對携歸宋版經典,亦多方面尋求;即以元版大藏經論,亦不止二三部。鎌倉淨妙寺之太平妙準(高峰顯日法嗣),於嘉曆元年(一三二六)遣其徒安公赴元請求大藏經(註二),供舉該寺即為一例。東福寺剛中玄柔遣十禪客赴元求取大藏經,經三年歲月求得二藏而歸。一藏藏於日向諸縣郡志布志之大慈寺(剛中玄柔為此寺之第二世),一藏寄置東福寺,東福寺現存為福州開元寺版。元版為大普寧寺版,世所皆知,藏於增上寺,這部大藏經為伊豆修善寺所藏(註三),慶長十五年德川家康命移增上寺。給予修善寺四十石之寺領代價。現在修善寺僅有元版大藏經斷簡幾分遺存。修善寺為宋僧蘭溪道隆中興,後元僧一山一寧所住,因此,該寺托其法嗣、法孫等入元時輸入。又鶴岡八幡宮有大普寧寺版大藏經。古經題跋卷上:

○鶴岡八幡宮藏:



P.563

大藏經全部, 元本

杭州路餘杭縣白雲宗南山大普寧寺大藏,

奉口峨媚山崇聖寺傳天台宗教比丘師正校勘

其次,京都南禪寺之大藏經,乃為北宋、南宋、元、高麗、日本諸版,或寫本合為一藏。但其主體,則為元版大普寧寺版。這部大藏經本存於兵庫禪昌寺,該寺為南禪寺派下,慶長末年移入,並捺有「攝津兵庫下庄帝釋神撫山禪昌寺常住」朱印。攝津郡卷十五刊記該寺開山月庵宗光之弟子,到元求大藏經歸來,納入該寺云。月庵及入元僧復庵宗己、古先印元、孤峰覺明同謁竺僊梵仙之僧,因此,乃遣其弟子入元求得大藏經歸來。因其為混合藏,一時不能獲得完備解答;是如何輸入補其不足,同大藏經中云:

鎮西筑前州博多津居奉三寶弟子慶安永充攝津帝釋之禪昌寺內

應永元年童集甲戌孟夏日沙彌慶安敬白。

由於墨書含糊不明,應永元年(一三九四)以前,既經輸入。由於不足的部佚,慶安(是否為月庵弟子)乃補足其一部,可作這樣的解答。但月庵弟子茂林興樹,其師示寂後,撰其行實云(註四):為此託渡海僧就中國大德碩儒,求得塔銘,經過三四次,是故月庵弟子經常與中國往來,乃是事實。

現在,京都、奈良諸大寺院所藏宋版、元版大藏經,總在十部以上,因此,可以想見當時入元日僧輸入大藏經相當多之數目。這些大藏經輸入,不但為日本佛典研究極大的貢獻,並且刺戟日本開版事業,促其文化事業發達。



P.564

入元日僧不僅輸入元版藏經,並携歸元代禪籍語錄多種,並加以翻刻。例如入元僧俊侍者,歸來後為印行天童別山和尚四會語錄,謁台州瑞巖淨土禪寺希叟紹曇,請其序引,諸如此類均散見元僧語錄中。語錄以外的禪籍,亦多由入元僧輸入,馬上依版覆刻,例如觀應二年(一三五一)春屋妙葩(普明國師)於天龍寺雲居庵刊行明教大師輔教編。入元僧無隱元晦將輸入杭州天目山幻住庵之流通本,覆刻為該刊版用。同書卷末刊記云:

前住南禪寺無隱元晦和尚,施所藏夾註輔教篇,以充刊板用,是即唐天目山幻住庵流通本也。

其他輸入宋元詩文集覆刻者,亦復不少。蓋欲表現禪的思想,及禪的見解,都必須以漢語之偈或漢文之法語。因此,禪僧平常有以用詩文作為陶冶性情的必要。禪宗,雖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為宗旨,但最重視法係,因此,如傳燈錄,僧傳等輸入都要加以覆刻。

當時入元僧目覩元代叢林開版事業的盛況,不但模倣元版,並且在元地參與開版事業,獲得不少經驗。這使日本禪院開版事業迅速進步原因之一。所見元代名僧語錄行實等,有關日本僧在元中開版事業,一、妨舉一二例來證明。東福寺之白雲惠曉(佛照禪師)在元中刊行其師希叟紹曇禪師語錄(註五)。該錄卷末刊記:「日本國參學比丘惠曉布施刊行」。又有日本僧正見施金拾兩,刊行斷橋妙倫禪師語錄(註六),見妙倫行狀。其他南禪寺之椿庭海壽,其書法頗秀麗。因此,在元中當其師了庵清欲禪師(南堂禪師)語錄僅有上集,次刊行其師語錄續集。

宋元槧本輸入後,日本自此盛行開版事業,先後完成景德傳燈錄、禪林類聚、五燈會元、宗鏡錄、

P.565

李善注文選、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元亨釋書,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春秋經傳集解、佛祖統紀等。實為唐樣版開版之黃金時代,使致力於以黃金時代出現者,則為剏建京都相國寺之春屋妙葩,其開版事業多由入元僧負責。妙葩最初開版元僧古林清茂語錄。古林清茂元時歷住平江白雲寺、同開元寺、饒州永福寺等,晚年住金陵保寧寺,為接化四方學者之碩德。據元德元年東渡之元僧竺仙梵僊云,在其會下同住日本僧甚多,此與日本叢林因緣最深之宗師。梵仙於曆應四年住南禪寺時,其座下有森禪人者,嘗擬刊印古林清茂語錄(註七),當時歸國之古先印元為清茂之法嗣,盡力扶助其業,但至次年永元秋森禪人赴元,即由堂中第二春屋妙葩代為開版。後年妙葩於天龍寺雲居庵及金剛院,大展開版事業,於此奠定開版事業之基礎,由妙葩經手開版之典籍,除古林清茂語錄外尚有下列十二種(註八)

雪峯和尚語錄 貞和五年刊五家正宗贊 貞和五年刊
明教大師輔教編 觀應二年刊蒲室集 延元四年刊
夢窗國師語錄並年譜 貞治四年刊虎丘和尚語錄 貞治七年刊
無準和尚語錄 應安三年刊破庵和尚語錄 應安三年刊
應庵和尚語錄 應安三年刊宗鏡錄 應安四年刊
佛德禪師語錄 至清元年刊佛光國師語錄 應安三年刊

以上除夢窗國師語錄並年譜為日本撰述,其餘皆為入宋僧或入元僧輸入,據宋元槧本覆刻,其中亦有曾經一度覆刻,但因舊版浸滅,故重行再刻。例如虎丘和尚語錄破庵和尚語錄,無準和尚語錄等卷末

P.566

刊記,「此錄舊板已浸滅茲者命工重刊」云。應庵和尚語錄既經正應元年(一二八八)三聖寺開祖東山湛照及其師徒之開版,已如前述。語錄以外之書籍,皆為當時禪門所重視之書,就中輔教編為宋元祐年間,明教大師契嵩論儒釋不二之傑著,宗鏡錄為五代永明智覺禪師延壽所撰,共百卷二十五冊。此兩書元代順宗元統二年(一三三四)勅入大藏經之名著。春屋妙葩開版宗鏡錄時,以圓爾辨圓所輸入普門院藏本校勘,見於東福寺所藏妙葩書簡(註九)。春屋妙葩不但致力於天龍寺之雲居庵及金剛院開版事業,並於建仁寺之天潤庵開版景德傳燈錄,靈洞庵開版五燈會元,東福寺海藏院刊行元亨釋書,南禪寺上椊佛祖統紀。這是有助佛教史學研究出力最多者。

景德傳燈錄,東吳僧道原於宋真宗景德年間撰述,於此可上溯自七佛,下至法眼法嗣共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禪門諸家法系,於茲可一目了然,共為三十卷之巨大著述。景德年間一度刊行,經三百十餘年,及至元延祐三年(一三一六)於湖州道場山禪幽庵重刊(註十)。傳入日本後,至貞和四年(一三四八),因得勢州太守若江玉峰正琳居士,捨家財命工重刻,其鏤版置入元僧可翁宗然塔所,及建仁寺天潤庵,該書第三十卷末,有南禪寺之乾峰士曇跋文,依卷末刊記可知其梗概。可翁宗然於元應二年(一三二○)與寂室元光同入元,在元凡十年,嗣天目山中峰明本法即歸。為傳其清雅枯淡牧溪畫風之有名人也。當其入元之際,恰為延祐版景德傳燈錄刊行不絕之時,因此,當其携入新版書而歸,天潤庵所傳依其版下覆刻,其後,鏤版當文和四年(一三五五)變亂時大半散佚。建仁寺大用宗任深為引憂,乃自動向僧俗廣為募緣,於延文三年(一三五八)補刻。由入元僧此山妙在書疏,並得建仁寺無涯仁浩,

P.567

萬壽寺之古鏡,南禪寺之約翁德見,及平田慈均、蒙山智明等援助故,助緣多為入元僧(註十一)

景德傳燈錄重刊,經過十年至貞治七年(一三六八)完成。同年於建仁寺靈洞院刊行五燈會元二十冊。按照中國叢林禪僧傳記,以景德傳燈錄為始,廣燈錄、聯燈錄、續燈錄、普燈錄,即所謂五燈。均為浩瀚巨編,為不使閱覽者有所不便,慧明終萃成一集,名為五燈會元,俾學者觀覽方便。貞治版五燈會元,宋寶祐元年(一二五三),湖州武康沈淨明覆刻刊行,卷末建仁寺塔頭妙喜庵主中、巖圓月於貞治五年(一三六六)所記募緣文。故知此書開版,因獲入元日僧圓月指導與援助,始得迅速完成。圓月對其他開版事業,亦多盡力援助,久原文庫所藏物初大觀語錄卷末刊記云:

法孫比丘圓月施財命工鏤版,以垂後學,功德報恩三有。

但此書刊行年代及其場所均不詳悉,或因圓月住於建仁寺之妙喜庵,即為開版之場所也。

註一:小野玄妙博士著:元代松江府僧錄管主八大師之刻藏事蹟(佛典研究第二卷第十三號)。

註二:本朝高僧傳第三十二、三十五。

註三:三緣守志二,緣山大藏經目錄上。

註四:月庵禪師語錄。

註五:希叟紹曇禪師語錄卷末刊記並附錄。

註六:斷橋妙倫禪師語錄所載行狀。

註七:古林清茂語錄卷未刊記。

註八:雪峰和尚語錄以下十二種典籍皆為妙葩手開版。



P.568

註九:東福寺文書。

註十:此山妙在之書:「重刊景德傳燈錄疏」及其詩文集,載於若木集。

註十一:重刊景德傳燈錄助緣者,見各卷末刊記。

第四節 元代雕師與日開版事業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傳播佛教文化,不僅要有人才,亦復要有大量經費,且需要精巧彫工技師,才能使文化傳播千百萬世。我國文化東被日本,亦不能例外。元版藏經及禪宗語錄輸入日本,京都、鎌倉五山各地禪剎開版事業,因限於經費,幾無法展開,因得武家公卿相繼皈依禪宗,於經費上獲得有力支持,同時元代優秀雕師相繼東渡,遂促使日本開版事業的發展。

正應二年(一二八九)三聖寺開山,東山湛照及其徒師元,開版雪竇明大師語錄,第一冊末有刊記曰:「四明徐舟刊」,第二冊末有「四明洪舉刊」。徐舟、洪舉,顯為當時東渡的雕工。由於元代雕師不斷東渡,促現日本開版唐樣版黃金的時代,如前述春屋妙葩刊行之宗鏡錄,總共百卷二十五冊,每版末均刻有雕工名字。今逐卷列舉於次:



P.569



P.570

第一卷陳堯,堯。第二卷陳堯,堯。
第三卷陳堯,堯。第四卷陳堯,堯。
第五卷甸,陳堯,堯。第六卷從,付,陳,資。
第七卷第八卷陳堯,李,康,成。
第九卷堯,林,成,王榮,大,康。第十卷用,付,朱,李,大,成,堯。
第十一卷文,從,cwdc0256901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第十二卷cwdc0256901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從。
第十三卷才,才從,卷。第十四卷從,鄭才,丁。
第十五卷從,丁。第十六卷從,堯。
第十七卷堯,陳,付,生,仍。第十八卷從,生,仍,盛,和,生。
第十九卷從,李,俊,附、付。第二十卷從,林,俊。
第二十一卷立,甸,褒、李。第二十二卷用,才。
第二十三卷曹安,安,昭才,才,褒。第二十四卷李褒,褒,昭才。
第二十五卷甸,才。第二十六卷從。
第二十七卷甸,從。第二十八卷用,褒。
第二十九卷甸,才,陳中。第三十卷用,從,陳中。
第三十一卷陳堯,堯,仲。第三十二卷從,才。
第三十三卷祥,仲。第三十四卷從,才,祥。
第三十五卷從,褒,壽。第三十六卷從,明,祥。
第三十七卷祥,明,溢。第三十八卷仲,褒,祥。
第三十九卷祥,褒,明。第四十卷從,祥,仲,榮。
第四十一卷祥,明,堯,才,溢。第四十二卷從,祥,明,溢。
第四十三卷才。第四十四卷從,仲,邵文,祥,文,明。
第四十五卷明,才,榮第四十六卷祥,明,才,
第四十七卷壽,祥,明。第四十八卷祥。
第四十九卷祥。第五十卷明。
第七十四卷甫。第七十五卷甫。
第七十七卷甫,福。第七十八卷甫。
第八十卷甫。第八十一卷甫。
第八十二卷榮。第八十八卷甫。
第八十九卷甫。第九十卷甫。
第九十二卷甫,良甫,榮。第九十三卷榮,良甫。
第九十四卷榮,甫,良榮。第九十五卷榮。
第九十六卷榮。第九十七卷良甫。
第九十八卷孟榮。第九十九卷孟榮,良甫,榮。
第百卷榮。



P.571

由以上各卷所刻名字看來,則百卷之宗鏡錄,由三十餘名雕工分擔雕刻。由於大批元代雕工東渡,使日木開版事業得有發展機會。空華日集,應安三年九月廿三日條載:

「唐人刮字工陳孟千,陳伯壽二人來,福州南臺橋人也,丁未年(貞治六年)七月到岸,大元失國,今皇帝改國為大明,孟千有詩起句云云。」

陳孟千,乃陳伯壽之徒,宗鏡錄所見「壽」,王狀元集百家註分類東坡先生詩,則有「伯壽」,當即陳伯壽也。久原文庫所藏,大藏經綱目指要錄卷末刊記:

「□□寺刊之大唐陳伯壽」

因此,當係陳伯壽經手所刻。又宗鏡錄所見良甫,則為後述之俞良甫。孟榮,出書第百卷卷末刊記:

應安辛亥結制月,天龍東堂比丘春屋妙葩命工彫之,江南陳孟榮刊刀。

因此孟榮即係陳孟榮也。這些彫工,因為元朝末年戰亂失業,據入元日僧傳說:日本開版事業很發達,遂結伴東渡。

元代雕工中最享盛名者,則為俞良甫,經他彫刻迄今猶存者,則有:

月江和尚語錄二冊,應安三年刊(註一)

宗鏡錄 二十五冊,應安四年刊

泊石山堂集 一冊,應安五年刊



P.572

李善注文選 六十卷,就安七年刊

傳法正宗記 六冊,至德元年刊

新刊五百家註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柳文)二十冊嘉應元年刊

般若心經疏 一冊,應永二年刊

無量壽禪師日用清規一卷,刊行年代不詳

以上所列八部,宗鏡錄為春屋妙葩開版,經三十餘人雕工之手,始克完竣,已知前述。但無量壽禪師日用清規,則係俞良甫所雕刻。其他五百家註音辨昌黎先生文集(韓文)四十卷和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雖未有任何卷末附刻,但其版式(註二)、書風、紙質等,都與新刊五百家註音辨唐柳先生文集(柳文)相似。因此認定亦為俞良甫雕工所刻。

俞良甫,依李善注文選、傳法正宗記、唐柳先生文集等卷刊記,他為元代福建省興化路甫田縣仁德里人,應安三年(一三七○)月江和尚語錄壽梓,因此在此以前東渡,至應永二年(一三九五)刊行般若心經疏;在此二十五年間,他致力於日本開版事業。宗鏡錄由他指導雕刻,其餘概由他個人獨力苦心雕刻。李善注文選刊記云:「自辛亥四月起刀至今苦難始成矣」。傳法正宗記云:「憑自己財物置板流行」。唐柳先生文集:「有幾年勞塵至今喜成矣」。由此觀之,一個亡命海外的異客,竟能拋捐自己的財物,辛辛苦苦日以繼夜,從事雕刻,他不獨為促進日本文化發達捐出資財;並且獻出他的精力與心血,使我國文化於東鄰日本,不僅獲得豐富的滋長潤澤的機會,並且使其於日本國土生根,永遠不衰。



P.573

俞良甫所雕刊的典籍中,唐柳先生文集、昌黎先生文集、春秋經傳集解三種,以及唐樣版等世稱為五山版最佳者,世稱博多版,當時博多的海外貿易港口,海外客商多在此上陸。俞良甫東渡來日時,初居博多,從事雕刊,因此,遂有博多版的稱呼。事實上俞良甫開版典籍,非限於博多,並包括洛西及其他地方之雕刊。

與俞良甫並稱的元代雕工則為陳孟榮。他所雕刊典籍,則有貞治六年(一三六七)所刊臨川寺版禪林類聚。此書為元大德十一年於揚州天寧萬壽禪寺開版,依元版覆刊。共二十卷一千百餘枚,不但為臨川寺版中最浩瀚的書籍,並為唐樣版中大部頭書籍之一,其版心刻有助緣僧侶百二十餘人名字。在其卷頭目次有「孟榮刊施」之刊記。因為卷末未有刊記,從來人不知為陳孟榮所刊。此外如前述春屋妙葩刊行宗鏡錄,他與俞良甫同時東渡及應安七年(一三七四)刻行重新點校附音增註蒙求三卷,平石如祇禪師語錄刊行都有他參與雕刻。

由此觀之,在活字版未發明前,傳播文化,全仰賴人工雕刻,元代以俞良甫、陳孟榮為首之三十餘人(實際不止三十餘人),相次東渡。俞良甫為福建莆田縣人,陳孟榮為江南人,陳孟千、陳伯壽,均為福州南臺橋人。他們都從福建邊境東渡日本,當時福州,日本間商船不斷往來。元德元年(註三)為迎接元僧明極楚俊入元之文侍者舶,及康永三年秋大拙祖能偕同志數十人入元之舶等,都至福州。於是他們相繼東渡,於京畿地方從事開版事業,以應安為中心之二、三十年間。當時春屋妙葩於天龍寺雲居庵,金剛院刊行事業,以臨川寺為首之五山各寺院開版若干典籍,都為他們辛苦之成果。南禪寺大藏經中康曆

P.574

三年(一三八一)版法苑珠林一百卷,其刊記云:

峕康曆三年仲春吉日,大唐江南等刻版。

於此可知元代東渡雕工對日本文化開版事業,輝煌的功績,該為吾人永遠之懷念也。

註一:月江和尚語錄以下八部,依其卷末刊記,均為俞良甫雕刻。碧堂集之卷末刊記有「應安五年八月初旬中華大唐俞良甫學士謹置」云。

註二:經籍訪古志。

註三:竺仙梵僊語錄,大拙祖能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