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結語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第一節 千古之楷模

中印交通,無論為陸路,或為海路,其艱苦皆非筆墨所能形容。以陸路來說,西出陽關,即為八百里流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視日月以辨東西,觀遺骨而識徑路。如慈恩傳說:「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四顧茫然,人馬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捲沙,散如時雨,心無所懼,仍苦水盡,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乾燥,幾將殞絕。」此其艱苦者一。及至蔥嶺,冰雪萬里,障氣千重,如法顯傳說:「蔥嶺冬夏積雪,有惡龍吐毒,風雨砂礫,山路艱危,壁立千仞,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餘所,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智猛結伴十五人,至蔥嶺九人退還,此路之艱難於此益見,此其艱苦者二。及度雪山,其艱險尤甚以往百倍。佛國記云:「南度小雪山,山冬夏積雪,由山北陰中過,大寒暴起,人皆噤戰,慧景口吐白沫,語法顯云:『我不復活,便可前去,勿俱死』,遂終。法顯悲號,力前過嶺」。曇無竭傳云:「小雪山障氣千重,層冰萬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於東西兩山之脅,繫索為橋,十人一過,到彼山已,舉火為幟,後人見煙,知前已度,方得更進,若久不見煙,則知暴風吹索,人墮江中。復過一雪山,懸崖壁立,無安足處,石壁有故杙孔,處處相對,人各執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轉相攀,經三日方過,及到平地,料檢同伴,失十二人」。於此可知途中艱

P.536

苦如何,此為艱苦者三。此就陸道而言,當有如此艱苦。而海道之冒險,尤甚於陸道者。昔日之風帆,非比今日輪器,法顯東歸,漂流海上,曾三度易船,歷時三年,海行亦逾二百日。求那跋陀羅絕淡水五日,不空遭黑風旬日,道普因舶破傷足,負痛而死。常愍遇難不爭,師徒隨波而沒,此種壯烈為法犧牲之精神,可歌可泣者,不知凡幾。

迨至印度,人地生疏,棲息無所。義淨於僧傳序曰:「觀爾自古神州之地,輕生殉法之賓。顯法師前創闢荒途,奘法師乃中開王路,其間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滄溟以單逝,莫不咸思至跡,五體而歸焉。……獨步鐵門之外,亙萬嶺而投身,祗標銅柱之前,跨千江而遺命,或亡餐幾旦,輟寄棲然。可謂思慮銷精神,憂勞排正色,致使去者數盈半百,存者僅有數人。設令得到西國者,以大唐無寺,飄寄棲然,為客遑遑,停託無所,嗚呼,實可嘉其美誠」。吾人今於紙上讀之,猶不寒而慄,心驚膽裂,況躬歷其境,其艱苦如何能堪受哉?

中印交通的地勢,雖受天然環境重重阻碍,然由於中印兩國威德沙門,以無比為法的精神,及捨己為人的悲願,以冒險犯難,不掘不撓的毅力,竟克服一切天然的阻礙與困難,從第一世紀至第八世紀,接踵往來,絡繹不絕。使中印文化得以溝通,其極盛時期亙兩世紀。能使中印兩大民族的融和,成為安定亞洲的柱石,二千年來中印兩大民族從未發生過類似歐洲宗敎戰爭;而對真理傳播的豐功偉績,不唯空前,亦且絕後。歷史變遷,瞻古思今,豈唯浩歎!今日吾人檢討二千年來中印交通史,深知以往佛敎的敎區,不僅南洋之爪哇、馬來亞半島,中亞之土爾其斯坦、阿富汗、波斯,乃至葱嶺以東之龜茲、

P.537

于闐,都為佛敎莊嚴勝地。而今這些地區,都淪為回敎徒之手。即佛敎策源地之印度,也相繼為異敎統治。而今日之自由中國異敎堂到處林立,邪說風靡,大有步印度爪哇等地後塵之慮。而吾國同道,猶在五里霧中,不知驚惕,迎頭趕上時代,殊堪深慮!回顧二千年來中印佛敎交通史蹟,以及檢討今日佛敎處境顚危,實不寒而慄,更有檢討導致這種危機的遠因之必要。

第二節 元代西征與耶敎之東來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元世祖遠征歐洲,雖不在本文範圍以內,但吾人研究中印佛敎交通,至有附屬研究的必要。元世祖遠征歐洲以後,西方宗敎文化,便逐漸向東方傳布。七百年來,中國同西方文化一天比一天接近,中國本位文化便一天比一天衰落,佛敎也因此一天比一天不振。因此無論在宗敎上,或文化上,或政治上,或軍事上,都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三百年的國運。世祖遠征歐洲,首先東來的歐洲人,為馬可波羅Marco Polo,馬可波羅為意大利威尼斯人,於一二七五年隨他父親尼可孛羅Nicolo Pola及叔父馬飛孛羅Mafeo Polo,經商而來中國,並獲得元世祖的信任,做了元朝的官。出使異國,並歷遊雲南,四川等地。馬可波羅雖非傳敎師,但羅馬天主敎皇,却因他牽引,先後派遣柏朗嘉賓(一二四五)、隆如美、羅伯魯諸人東來,想以宗敎來感化這獷悍的蒙古人,放棄戰爭。結果都歸失敗,最後敎皇以孟高未諾為首東來,在元朝前後歷三十餘年,其與明末利瑪竇,同為在華傳敎有名人物。一二九二年馬可波羅在中國已十七年,因護送濶濶真公主至波斯,遂經海道回到威尼斯。馬可波羅回國後,著了一部「東方見聞錄」,又

P.538

名「馬可波羅遊記」。亟力描寫東方富庶,說中徧地黃金,夜不閉戶。因此,勾起西方人的幻想,種下了侵略中國的野心,於是紛紛夢想東來,哥侖布、麥哲倫等也都受了他的影響。哥倫布為尋求去印度的航路,纔於一四九二年偶然發現了新大陸。一四九七年,葡萄牙人華士噶德伽馬(Vasco ds Gama)發見印度航路,從好望角而沿非洲東岸至印度。一五一六年葡萄牙人斐斯特羅(Bafael Perestrello)始到中國。一五一七年葡萄牙東印度總督阿布奎克遣使至中國,自此以後,葡萄牙人來者益多,到嘉靖時,澳門竟成葡萄牙人的租借地。一五一九年,麥哲倫(Magellan)由大西洋過南美洲出太平洋發現菲律賓,這些航海家,都受了馬可波羅的影響。所以馬可波羅東來,從好的方面說:促進東西文化交流,從另一方面說,由於他對東方富庶的渲染,纔燃起了西方帝國主義侵略東方的野心,敎士、海盜、商人三位一體向中國進攻。基督敎在元朝雖無顯著的發展,但邪說的種子已佈下了;至明末,一五八一年,利瑪竇Matteo Riccl東來,中間相差三百多年,西洋宗敎又在中國復活,這一次重入中國,雖說經過不少的挫折,但畢竟繼續發展,以致造成鴉片戰爭,而影響於中國百年來的命運。

利瑪竇東來,正值明末,內憂外患,日甚一日,無法應付。對於西洋新式火器頗感需要,徐光啟從利瑪竇遊,深知西洋火器之利,曾力請多鑄大礮。一六○六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學、天文、水利,並把西洋數學、輿地、物理、哲學、採礦、藝術等輸入中國,中國學術思想受其影響很大。因此,利瑪竇東來,不特為基督敎在華復興的重要人物,並為攻擊佛敎破壞中國文化的領導分子。利瑪竇初至廣

P.539

東,服僧裝、居僧寺,以為掩飾,後經徐光啟指點,始易儒服。張爾崚蒿庵閒話曰:「瑪竇初至廣,下舶,髠首袒肩,人以為西僧,引至佛寺,搖手不肯拜,譯言我儒也……。所言較佛氏差為平實,大旨歸之敬天主,修人道。寡慾勤學,不禁殺牲,專以闢佛為事,見諸經像及鬼神像,輙勸人毀裂。」利氏雖「專以闢佛為事」,然初來時之服飾類西方僧人,張爾崚之言可為佐證也。

利瑪竇與徐光啟

cwdc03p539a.jpg(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

自此,佛敎與天主敎遂不能融合,互相攻擊。而利氏常言:「彼佛敎者竊吾天主之敎,而加以輪廻報應之說,以惑世者也」。佛生於紀元前五六三年,即早於耶穌五六三年,從何說起,佛敎竊取天主敎,三歲孩童也知其謊言。於此一端,則知利瑪竇昧於佛敎歷史,何況其敎義?佛敎中最先反攻者則為虞淳熙,號德園,官至銓部,自幼崇佛。乃致書利氏,勸多看佛書,如「無暇盡閱其書,請先閱宗鏡錄,戒律發隱、西域記、高僧傳、法苑珠林諸書」。時杭州蓮池大師,在答虞德園書中,對利氏言論,多表不滿。故有「不避口業,起而救之」之說。

當時反對天主敎的,不僅佛敎中人,中國智識分子及士大夫間,雖多吸受西洋文化,然由於強力的

P.540

民族意識,亦多竭力反對天主敎。禮部侍郎徐如珂、及侍郎沈淮、給事晏文輝乖合疏斥其邪說惑衆,禮科給事中余懋孳且把天主敎比為白蓮敎。神宗為其所動,遣王豐肅等赴廣東聽還本國。南京方面因為沈淮的緣故,且大事迫害,燒敎堂,焚經書等事件發生,其結果雖失敗,然給天主敎影響却很大。

利瑪竇著幾何原本

cwdc03p540a.jpg(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

到了清初,由於世祖寵用湯若望,順治年間,佛敎與天主敎互攻,由民間而轉入宮中。當時佛敎高僧若木陳忞、憨璞、玄水、玉琳、茆溪,深得世祖尊敬。木陳所著北遊集曰:「上一日語師,昨在宮看先和尚語錄,見總直說中有辯天三說,道理固極透頂透底,更無餘地可臻矣。即文學亦排山倒海,遮障不得,使人讀之,胸次豁然。朕向亦有意與他辯折一番,今見先和尚此書,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故已命閣臣馮銓及詞臣製序,將謀剞劂,使天下愚民,不為左道所惑」。至此,世祖對天主極表不滿,斥為旁門左道矣。時佛敎名僧反對天主敎之著作,則有釋如純之天主初闢,釋成勇之闢天主敎檄,釋通容之原道闢邪說,釋太賢之緇素共證,釋普濶之證妄說跋,及信徒張廣湉之證妄說、證妄後說,釋弗隱之原闢邪說,釋圓悟之復張夢室書,(皆入聖朝破邪集)可謂羣起而攻之,邪氣稍息。



P.541

第三節 天主敎昧於中國之禮儀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明末清初,天主敎徒雖把西洋文化輸入中國,然對中國文化很少有研究,故對中國民間禮俗殊多不瞭解,只知一昧以一神敎麻醉人心,甚至反對中國民族禮俗習慣,致引起絕大風波。康熙年間,楊光先首先上疏指斥湯若望等以潛謀造反,邪說惑衆,曆法謊謬,掀起絕大風波,湯若望等及天主敎遭受打擊頗大。然楊光先反對天主敎,並非是漫罵,一方面以中國倫理觀念,指斥天主敎人無父無君;一方面又從政治和國防的立場上反對天主敎人,以為山川形勢既為其所知,而西洋人遠謀深慮,將來中國必受其害。這是中西思想和國家利害上的衝突,並非仇視的心理所使然。楊光先的意見,却代表了多數中國知識分子的共鳴,因為天主敎反對中國祭天、敬孔、祭祖等禮俗認為迷信,然當時在華敎會,對中國「祭祖」禮俗却有不同的意見,即對中國文化有研究的敎會,則認「中國祭祖」並不違背基督敎敎義,則如耶穌會士。另一派對中國「祭禮儀式」,則極力反對,則如龍華民。因此在敎會中發生尖銳的衝突。同時法國和葡萄人互爭東方傳敎之權,而對中國耶穌會同龍華又意見分歧,互相爭論更烈。

羅馬敎廷,對此「禮儀問題」,初抱調解態度,然由於敎內互相爭論不休。一七○四年(康熙十三年),敎宗格勒門得(格勒孟)第十一派鐸羅為敎務欽使,特來中國與皇帝辦交涉,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在南京發表禁令,聖祖很不以為然,並命押送鐸羅至澳門,交葡國總督看管,四十九年卒於獄中。

聖祖於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二月十七日、十二月二十一日,頒諭申斥,最後一諭,對羅

P.542

馬敎宗訓諭竟謂:「覽此告示,只可說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國大理,況西洋人等,無一人通漢書者,說言議論,令人可笑者多,今見來臣告示,竟是和尚道士,異端小敎相同,比此亂言者,莫過於此。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敎,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聖祖申斥以後,不獨當時敎會遭受打擊很大,從此更無知識分子進入敎會,因清代習慣,兒童入學,即需拜孔子,每月初一、十五,進士、舉人、生員亦必須入孔廟行禮。天主敎自絕於中國人之外,而成為「非民族類」,因依照羅馬禁令,敎從不許進入祠堂行禮。結果,乃使雍正以後,天主敎上為朝廷與地主官所禁止,下為民間所排斥,敎堂被毀被改,雍正聖諭至以天主敎與白蓮敎同列,私人傳敎者,或家藏敎會經本、十字架等物者,一律處以極刑。乾隆對說西敎取締,尤其嚴厲,各省敎士被殺被逐者,先後不絕。乾隆五十年以後,形勢尤其惡劣。至嘉慶、道光間,西洋敎士供職宮廷者,一天比一天少,幾乎絕跡。於是天主敎在中國勢力不得不改在地下活動。直到鴉片戰爭,西方敎士藉武力壓迫,在南京條約上,取得傳敎權利,於是國人從此受盡了西方敎士侵略、威脅、蹂躪與壓迫。(請參閱中國官紳反敎的原因—商務版)

第四節 鴉片戰爭與百年來之國運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從馬可波羅至利瑪竇東來,中國間相隔約三百三十年。徐文定公(光啟)在其傳記中承認中國文武落後西方三百三十年。當時國人果能覺醒迎頭趕上,還不算晚。由於國人對國際大事茫然,一誤再誤。所以,馬可波羅導引西方海盜、敎士、商人三位一體向中國作政治、經濟、文化、宗敎的侵略,造成一八

P.543

四○年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在對外關係上說,這是上結二千年來中國對西方關係,下開近一百二十年中國歷史上急劇變化的開端,間接影響了近百年來中國命運。這是歷史上一個數一無二劃時代的戰爭,中國閉關自守被打開,喪權辱國,割地賠償,從此門戶開放,中國的命運益發顚危,外力的侵略不斷發生。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佈告

cwdc03p543a.jpg(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

一八五一年,咸豐元年,由基督敎而發動戰爭,所謂「洪楊之亂。」即太平天國想以上帝為幌子,破壞中國文化,摧殘佛敎,至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始平定,這雖說中國內亂,而實導源於西方文化宗敎異端邪說侵入所造成。

一八五八年,咸豐八年,英法聯軍之役,簽訂四個天津條約。

一八六○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二次北上,簽訂三個北京條約。

一八八五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割讓越南給法國,中越二千年來兄弟之邦的藩屬,結果拱手讓人。

一八九四年,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喪失朝鮮、臺、澎。中韓三千年光榮歷史的關係,也斷送予人。



P.544

一九○○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這更是由於仇恨西方宗敎,而激發一個愛國的戰爭,其結果更造成中國一蹶不振的有名庚子賠款。自此中國戰無不敗,完全暴露我國落後的面目,直接影響了近百年來中國命運。從此國人自歧視洋人變為崇拜洋人,作一百八十度民族自卑心理轉變,迄今不是標奇立異,就是盲目仿效,不是固步自封,就是積習不改,造成擾擾不安的內憂外患中國百年來命運,以至今日據守孤島。論其遠因,都由於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所勾起西方帝國主義之海盜、敎士、商人三位一體向中國侵略。由鴉片戰爭,以至庚子賠款,種種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鎖鍊,對中國愈緊,以致才有今日河山非故的局面,將來如何?未有了日。

假使國人從徐文定公時起覺醒,虛心學習,迎頭趕上,還不算遲,那知國人錯過的機會,至今依然固步自封,積習不改,國事日非一日,所以今日吾人研究中印佛敎交通史,有鑑於此,特略敘管見,呼籲國人應痛定思痛,迎頭趕上,後來居上,挽救滅亡!

第五節 接受敎訓繼往開來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在此吾人獲得一個明確的敎訓,漢武帝開闢西域,促使佛敎東漸,元世祖遠征歐洲,促使洋敎東來!這兩大宗敎先後傳入中國,而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危害國家,成為一個強力的對照。佛敎自東漢傳入我國,迄於宋代,由於中國文化體系偉大,不特未為同化,並光飾了中國文化,使中國人生觀,宇宙觀獲得更高的新境界。



P.545

元明以後自與西方文化接觸,不獨逐步遠離中國文化本位,甚至以西方文化來裝飾自己生活。所以基督敎東來,不但沖毀了中國人倫理道德的堰堤,並摧毀了中國民族的精神。所謂民族精神,就是民族的靈魂,民族的靈魂,就是我們對祖宗之追思敬念。基督敎不敬祖宗,不敬孔,既違背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又與中國倫理道德相背離。試觀今日社會婚喪禮節,演文明戲式的敎堂結婚,十字架追思喪葬儀式,時髦男女自恨頭髮不黃,眼睛不藍,鼻子不高,甚至把自己祖宗靈位燒毀代以十字架,這等於消滅自己宗祖,毀滅自己民族的精神。不唯如此,一切時流所致,口說洋腔,身着洋服,女子以身嫁洋人,男人以接交洋人為榮,此皆百年來帝國主義海盜、敎士、自卑奴化敎育的結果,使我們民族精神,日益空虛混亂。如楊光先、曾國藩等以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發揚民族精神之知識分子,更不復再見了。所以我們要呼籲國人要特別警覺:「馬列主義是要亡我們國家,西方宗敎是要亡我們民族」。

文化如花草一樣,有土才能生長,佛敎文化生長在中國文化血液裏,佛家五戒,儒家五常,如同水乳一般。基督敎傳入迄今、由於它隨西方海盜、商人一齊到中國,雖暫時風靡,但在中國文化遺產裏,沒有這種血液,這等於鮮花揷在花瓶裏,初看好像很新鮮,但沒有水土,又怎能生長?更不能長久。

百年來,我國的佛敎,同樣的受了西方宗敎邪說影響。西方敎士,不獨破壞國人對佛敎信仰,說佛敎拜偶像,落伍、迷信,甚至把土地公說為佛敎,把一切不符事實的罪名都加在佛敎身上。咸豐年間,洪秀全以天父為幌子發動戰爭,所謂洪楊之亂,到處燒燬寺廟,破壞佛敎文化,幾乎把整個佛敎精華燒燬殆盡。使佛敎元氣大傷,迄今仍不能恢復。佛敎受此打擊,有識之士,遂倡導改革,清季末年(光緒

P.546

三十三年),鎮揚諸山公推文希和尚,於揚州創辦佛敎普通師範,造就僧才。光緒三十四年,先是楊文會(仁山)先生,隨曾紀澤先生出使英、法、德,在英結識日人南條文雄,後來與印度摩訶菩提會會長達磨波羅居士,又相約共同復興印度佛敎。於是在南京設立祗洹精舍,招受緇素十數人研究佛法。楊仁山自講楞嚴經,蘇曼殊敎英文、日文,以備進修梵文巴利文之根據。就學者有太虛、仁山、智光、觀同、歐陽竟無,梅光羲等,雖僅十數人,却都為後來五十年間佛敎之中興人物。

宋元嘉十四年韓謙佛像

cwdc03p546a.jpg(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

祗洹精舍終因經費不足,不二年即停辦,宣統三年江蘇省僧敎育會,就南京三藏殿開辦師範學堂,造就僧才。學僧中有太虛、仁山、智光、觀同、惠敏、開悟等,月霞、諦閑等相繼主持。辛亥革命成功,佛敎青年受新時代思潮衝擊,倡導改革佛敎運動,為首者為太虛、仁山,組織佛敎協進會,改金山寺為學堂,並倡敎理、敎制、敎產革命,而與國父三民主義革命相宜策應。當時佛敎諸山長老們未能即時覺醒,積極響應,以致改革計劃全部失敗(即所謂仁山、太虛大鬧金山)。四十年來,太虛大師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領導佛敎革新運動,創辦僧敎育,造就人才,化導社會,佛敎頓呈中興之象。民國十三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太虛大師,並訪問歐陽意無,發見印度已失二千五百年之寶—佛法,竟在中國,計劃派遣印度青年來華學習,大師派譚雲山赴印度國際大學敎中文,二十三四年派惟幻、真參、法舟、岫廬等赴錫蘭留學,民國三十

P.547

年復派法舫、白慧到錫蘭留學,共圖復興中印文化。對日戰爭以後,其所創辦之僧敎育及佛敎革新事業,都經瓦解,不久大師悲痛國步艱難,憂敎之深,以致逝世。太虛大師為近代中國佛敎史上力倡中興之偉人。大陸淪落,佛敎形同解體,名存實亡。降至今日,佛敎危機日甚一日。因之,吾人應接受歷史的敎訓,認清時代,今日佛敎危機,更遠勝於五十年前千百萬倍。山門外敎堂林立,邪說風靡,山門內仍然沈迷自大、自私,個人主義。而五十年來,國際形勢,及社會經濟文化,一變再變,我們依然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宗法思想,敎條主義,爭權奪利,自謂得利。殊不知這種觀念,不僅落伍,而且愚蠢。現前一切時勢因緣,等於風霜草露,三五十年後,不特個人的生命與草木同朽,所謂權利又焉能長存?迫在眉頭的是我們應如何才能跟上時代?認清時代?並應深切地體認人生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人生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呢?這應以蔣總統的兩句名言作正確的說明:「生命之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加人類全體之生活」!今日我們應痛定思痛,認清佛敎的危機,捨棄個人的一切利害,創造佛敎繼起之生命,及增進人類理想之生活。所以我編撰這本中印佛敎交通史,其目的在於供同道們檢閱,鑑前世之盛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捨非,接受歷史敎訓,繼往開來,務希同道奮發圖強,捨棄小我,圖結一致,迎頭趕上,以先賢先聖為法為人之精神,來喚醒中印兩國人民,重新携手,光大敎象,化邪歸正,使佛敎真理的光芒,永恆地照耀着人間!促進人類生活之幸福與快樂!



P.548

為阿育王法勅石柱獸頭,請參閱第七章二○二頁之說明

cwdc03p548a.jpg(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

為阿育王法勅拓本之三

cwdc03p548b.jpg(file system no this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