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思想,本屬世界性的,而又超越時空。所謂「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皆成佛道。」這是何等高超的思想,為任何宗教所不及!時至今日,由於人類思想墮落,心量陝隘,使世界的佛教,陷入了一個小世界,以至一國一族領域,這不特阻塞了佛教的進步,也使人類世界陷入了閉明塞聰的窘境。
太虛大師,本諸菩薩行願,具超人智慧,乃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與學界名流,政商耆宿,五十餘人,共同發起世界佛教聯合會,揭開佛教崇高理想,邀請世界各國佛教學者與會,藉以增進世界佛教徒的友誼,促進世界佛教文化的交流,以致發揚佛教真光。茲將呈請政府備案原文附錄於下,以觀中國佛教史上,此一曠古未有之盛舉。其呈請政府備案原文如次:
(呈)為組織世界佛教聯合會,繕具簡章,恭懇
察核咨轉備案事。竊維覺海圓融,周聃祇窺其涯際;慧鏡寂照,荀墨罕測其幽玄;光被十方,包涵無外;位超三界,生滅何權。大哉釋迦正教,如日中天,夐乎尚矣,無得名焉!自化澆成風,物質競巧,皷慾海之浪,謬解自由,專暴民之制,反言平等。背覺合塵,認賊作子;擾攘宇合,荼毒含靈。疇挽頹風,莫知底止。今雖玄風遠扇,法運初降,乃歐美先民,素崇宗教,科哲偉士
P.278
,未喻佛陀。或疑經說荒渺,大而無徽;或疑佛理空寂,頑而無常;或疑人死神滅,無有因果;或疑多生累刼,難證菩提。積此諸疑,莫樹正信,虛畫瘡痏,空致詆訶,此世界佛教聯合會之所由興起也。況發揚至教,東洋已樹先聲;渴慕真乘,西土若望時雨。借清涼之凈域,匡廬曾肇起大林。會中外於一堂,江漢常遍栽祇樹。披寫素襟,辯析玄旨,說而不說,共喻三藏之奇,空即不空,在顯中道之理。斯誠覺神會之殊因,抑亦曠他救時之妙劑矣。茲者,暑期將屆,法命臨開,(除經呈明○○○外)理合恭繕簡章,虔請睿察。凡此析疑辨難之衝,實仗弘道護法之力。歡騰八部,澤浹九圍,國土無邊,眾生無盡。區區本願,伏乞
核准立案,並咨
外交部轉行各國公使備案。世界幸甚!佛教幸甚!謹呈
湖北督軍公署
計賷呈世界佛教聯合會簡章 分
具呈人名列下
釋太虛 釋道階 釋現明 釋圓瑛 釋覺先 釋佛源 釋密林 釋大春 釋竺庵 釋大勇
李紹芬 蔣維喬 施肇曾 孫嘉棠 陳 時 莊蘊寬 夏同龢 彭曉山查賓臣 劉西樵
梁啟超 馬冀平 王弘願 康寄遙 吳壁華 張紹曾 陳裕時 高佐國 鄧掁瓊 閔錫延
李經羲 宗 彝 王明福 彭小田 謝 健 湯薌銘 皮鶴齡 王道芸杜承休 許子靜
李開忨 趙均騰 孫國安 李慧空 陳 康 胡瑞霖 楊開甲 劉國標 唐大圓 孫紹箕(註一)
第一條 | 本會以聯合世界各國研究佛學之人士,講演佛教,傳布全球為宗旨。 |
第二條 | 本會會所設於漢口佛教會。 |
第三條 | 本會每年開暑期講演會若干日,由本會預約各國研究佛學之人士蒞會輪流講演。 |
第四條 | 暑期講演會設於廬山牯嶺西谷之大林寺,緣比年華洋人士憩暑牯嶺者甚多,藉此易於聯合世界各國研究佛學人士。 |
第五條 | 本會發起人及由發起人介紹加入而志願贊助本會之進行者,皆為本會會員。 |
第六條 | 本會會員內有擔任常年經費者得為會董,由會董互選會董長一人,任期二年,以提議決議本會一切應辦事宜。另由本會函推名譽會董,無定額。 |
第七條 | 本會講演事宜,由會董公請主講一人總持之。講演員由主講商推,無定額。 |
第八條 | 本會設坐辦一人,由會董會員中公推之。文書、會計、招待、庶務各一人,由坐辦商同會董長選任之,任期一年,連任無限。 |
第九條 | 本會會員皆有募集經常費及傳布佛教之責任。 |
第十條 | 本會章如有未盡事宜,得於開會董事會時,提議修改之。 |
世界佛教聯合會繕具簡章呈請後,因湖北督軍蕭耀南同情佛教,旋獲湖北督軍公署第2403號訓令
P.280
,令世界佛教聯合會釋太虛等:
並經督軍蕭耀南兩次電請政府,要求准予立案,始獲政府核准。茲據新聞編譯社云:
由於當時政府最忌人民有組織,一經有了組織的力量,更會反對政府。因之,對佛教純正的組織,仍不免刁難。世界佛教聯合會得以順利產生,一以發起人多為在野名流及執政鉅公,一以湖北督軍兩次電請政府要求准予立案,未便拒絕,唯恐引起意外的事件,故准予立案,始獲實現聯合世界研究佛學人士共同弘揚佛法的目的。
民國十三年夏季,世界佛教聯合會即於廬山牯嶺大林寺啟建講演會,並邀請各國研究佛學人士蒞臨講演。這是世界佛教徒集會之始,並發出講演通告:
一、 | 本聯合會本年照章於暑期主辦講演會。 |
二、 | 本期講演會仍以廬山牯嶺大林寺為會所。 |
三、 | 講演會訂於甲子(民十三年)農曆六月初一日開始,至六月二十日圓滿。 |
四、 | 凡聽演說之人,本會僅於開演時招待茶水。 |
五、 | 凡未經本聯合會先期奉邀之名流,屆時適在廬山避暑,自願擔任演說者,亦得由本會隨時邀請演說。 |
六、 | 演說本以佛學為主要材料,但如有願將世間一切科學哲學及其他宗教上之教義認為與佛學有比較考證之必要者,亦得隨時提出討論之。 |
七、 | 逐日演說之題目,中演說員先期擬定,彙交本聯合會編配日期。 |
八、 | 每日下午演說。 |
九、 | 另附路程及招待處地名單。 |
世界佛教聯合會,是以溝通世界佛教學術及一切科哲學、宗教學為主題。太虛大師便偕武漢緇素
P.282
上廬山,主持世界佛教聯合會。中國佛教方面出席代表,則為湖北了塵、趙南山、湖南性修、江蘇常惺、浙江武仲英、上海張純一、安徽竺庵、江西李政綱、四川王肅方等十餘人,日本則有法相宗長佐伯定胤、帝大教授木村泰賢博士、水野梅曉,史維煥為傳譯,英、德、芬、法而自承為佛教徒者數人,並有艾香德。(註二)
世界佛教聯合會,農曆六月十二日,第一次預備會,太虛大師提議,分三步去做:
一、 | 中國國內各省之聯合。 |
二、 | 東亞有佛教各國之聯合。 |
三、 | 將東亞佛教真理精神傳及歐美各國,乃能成為事實上之世界佛教聯合會,此時不過理想而已。第一次會議結果經六省代表同意,先商組一中華佛教聯合會。 |
第二次預備會議(十三日)主題,當以東亞各國佛教之聯合為重心,但以暹羅、緬甸、錫蘭、蒙古、西藏、印度等,一時均未有代表出席,未能成為事實上之聯合,唯有日本佛教派代表出席,應改以「中日佛教聯合會」為主題。經商議明年即於日本開會,由中國佛教聯合會,派出代表赴日出席。
第三次會議(十四日)為中日代表聯席會議,推定李隱塵為主席,首先發表云:
於此可知,世界佛教聯合會,雖以世界為目的,實際上是欲藉佛教關係,團結中日兩國人民精神,安定亞洲,實現世界和平。
對次年在日本開會名稱,經過木村博士、黃肅方、李隱塵、太虛大師等,一再發言,交換意見。太虛大師最後曰:「今日于聯合會上商議名稱,表顯中國人之理想與日本人之實踐,各有精神。然明年
P.284
開東亞佛教聯合會所提理想依然是世界的,希望事理相契。」眾皆贊成。故以東亞佛教聯合會定案。
木村博士對中國佛教提出三點希望:
(一) | 望中國佛教團體統一辦一中華佛教大學。 |
(二) | 派佛教徒留學東西各國,考察佛教情形。 |
(三) | 希望辦佛教講演所,將深理化淺,期普及于世界:辦翻譯所,將佛化真理傳播西洋。 |
第四次會議,是國內各省代表聯席會議,以討論「中華佛教聯合會」為主題。太虛大師與李隱塵商討先成立「中華佛教聯合會」籌備處,以便推選代表出席明年於東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
太虛大師所策動之世界佛教聯合會,雖為理想組織,以國內佛教尚未能聯合,何況世界?縱說佛教超越國界,但太虛大師的目的,是欲以世界性而達到中國佛教會組織。因此日人對此名稱推敲,主張名實相符,不無理由。經過數次會議結果,程序略有變動,乃決議三項:
一、 | 中華佛教聯合會(民國十四年成立)。 |
二、 | 東亞佛教聯合會(民國十四年在日召開)。 |
三、 | 世界佛教聯合會,仍然保持,待東亞各國佛教願加入時再為開會。 |
一九四五年召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未嘗不是受世界佛教聯合會之啟發。
會期中,常惺、木村泰賢、黃季剛、李政綱等均有演講。太虛大師首先宣告開會之宗旨,其講詞曰:
太虛大師主持世界佛教聯合會開幕後,接著請名流學者分別演講,除參加會議代表者,並曾分別敦請梁啟超、歐陽竟無等講演,均以不克分身為辭。茲將當時各國代表講詞分別抄錄於次,以供此一曠古未有之世界佛教聯合會,乃在我國開幕,藉觀其盛況。
一、中國代表太虛大師講題—西洋文化與東洋文化
「西洋文化,古為希臘,中為羅馬,近為英法俄德美,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亦寧一言之可概齊,而古者梭、柏、亞,三氏,以及康德白璧德諸哲,其為學與吾此篇所言之東方文化,固多相近,況曾主持西洋文化千餘年之基督教,亦本為東方之文化哉。然現世界為一西洋文化彌綸之世界,故今言西洋文化,專就現代西洋文化之盛行者言之。其化維何?曰發達科學知識,竭取宇宙所有,以爭求滿足人類之動物慾而已。動物慾維何?曰『肉體生存』、『親族繁殖』之私慾是也。由之以發展為行動,要不外衣食住男女之事,及附著之奢華嬉戲而已。由衣食住生計問題,進展至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無治主流、共產主義等。由男女之戀愛問題,進展至婚姻自主、離合自由、男女公開、兒童公育等,要皆以極衣住食之奢華,與男女之嬉戲為至樂而已。除飲食男女遊戲之外,更別無何種高尚之目的。其為家為國為社會為世界,較之為身,亦不過量之擴充期達。其飲食男女嬉戲之慾則一,而此飲食男女遊戲之三事,人與諸動物生活之共慾,而絕非人類特具靈長之理性。今彼西洋文化,惟以
P.287
擴張此動物生活之共慾為進化,故於製成之器用,及資造之工具,與能作之智力,雖日見其進步,但於人類特性之德行,及內心之情理,則不惟無所進善,且日見其推剝消陷耳。故予於今世盛行之西洋文化,一言以蔽之曰:『造作工具之文化』,而於能用工具之主人,則毫忽不能有所增進於善,惟益發揮其動物慾,使人類可進於善之幾,全為壓伏而已。
夫動物慾誠亦人類與生俱有之生物動物共同性,以人類本為眾生之一也。然各東方文化,則最低亦須將動物慾節之以禮,持之以義,以涵養人類特長靈貴之情性,使保存而不枯亡。以為希賢希聖希天之上達基本,而對於動物慾則閑之防之如人群之畜牧禽獸然,善調而住,隨宜以用,不令騰踔飛突以為害人性。而鬼神因果禍福之事,亦引之為行善止惡之輔,以和暢人性,宋儒曰:天理而遏動物之慾。此中國孔孟之儒之所由尚,亦人類倫理道德之所存也。蓋嘗靜察禽獸,饑寒倦病,則營求衣食住樂生活豐足,則為孩童之撫育,男女之嬉戲或交合等;再不然,則為族類之團聚,群眾之遊戲或戰鬥等。愛之極則交合;憎之極則戰鬥,而不外肉體生存,親族繁殖。嚴譯赫胥黎天演論,謂人與動物皆以自營之私慾及族類之繁殖為本性之暗示使然也。今世西洋文化之所開展擴充於人者,要唯斯物斯事而已,故與東洋文化之最低限度亦相背馳。充動物慾以殘人性,則雖謂之率獸食人可也。此儒家所以首嚴人獸之辨歟。
從儒教倫理等而上之,則有回教、基督教、婆羅門教。中國之道教及日本之神道教屬前鬼神教等,天神教,於人界之上,提出一天神為宇宙最高尚之標準,引發人之善性,使專一其志,上達乎天,雖
P.288
其行教之方法,或和或激,旁起之影響及副產之效果,有好有壞,其主旨在令人類由人達天,上進乎所期最高善則同。誠能踐其上達乎天之志行,則就其所憑藉所經過之基程上,已收節動物慾與人為善之效點。故回、基、梵,諸教,皆有近乎倫理道德之誡條,以為其範眾進德之本,而不遠乎儒術也。
更等而上之,則有疏觀緣生法爾之萬化,悟其皆起於心氣之激盪,以是惟務因任,以相與寧息,持之以慈、儉、讓,守之以孩提初生之精神狀態,以止流變而歸根極,則有老莊之道及無想非非想之禪等。其至乎者,則動物慾不惟節之者已多,且幾乎完全停止矣。然儒家所存養之人性,至是亦化為人而上性非復人性矣。故是與前者之天神教,亦皆有偏限,衡以佛之普法,上之未能至其極,下之又將失其本,就人以言,反不若儒術之平正也。
然則佛之普法又如何?嘗察儒家之道,雖注重存養人性,而對於動物慾則閑防之以為用,俾能聽命於人性之主。若康德所謂良知之命令等為止,初未嘗欲剿絕之矣。佛之普法亦然,亦如其緣生法爾之性,使之各安其分,各知其宜,則不相為害而互成其利也。其為救弊除病之對治也,則用人乘法之儒教,以印度動物慾閑,存人性之善可也。或用人天乘法,禁制動物慾,以上達乎天,而增進人性之善亦可也。或用天乘法,止息動物慾,引之超出人天亦可也。或用羅漢辟支法,以斷除動物人天升沉流轉之苦,而超出生死亦可也。或直用佛菩薩法,俾息除障礙,普得通達亦可也。其為攝德成事之利用也,佛菩薩法之為妙德妙用無論矣,其在相當之程度內,羅漢辟支法亦妙德妙用也。大乘人乘法亦妙德妙用也。即發揮其動物之慾以豐足其生活,繁殖其族類,亦妙德妙用也。惟除佛之普法而外,餘
P.289
皆有限有偏,故相為傾奪、高下、消長、治亂不能永安。世之思想較寬者,往往羅觀世間諸宗教學術,而欲成一調和統合之教法,以寧一人心,而智小謀大,鹵莽滅裂,雜亂附會,此無論其必不得成也;即有所成,亦彌增亂原耳。凡是,皆生於不知佛之普法,久已將一切宗教學術,如其性分,稱其理宜,以調和統合成為普利群生之種種妙方便門,故有天地之大而弗知窺,有規矩之巧而弗知用,徒抱頭悶思以終其身也。嗚呼!世之懷大志能極思者,盍回爾之慧光,一諦審諦觀於佛法乎?
但今世之偏用成弊者,雖在西洋文化之惟以發揮擴充人類之動物慾為進化,而致汨沒人理,沉淪獸性,然由此所獲之副產品,則科學之知識及方法也,工作之機器及技能也,生活物產之豐富華美也,社會言行之平等自由也,交通之廣而速也,發見之新而奇也,在在足令人心迷目醉而不能自主。故今欲挽救其弊,雖可用儒教,而儒教之力量微少,猶杯水不能救車薪之火,拳石不能塞河漢之流也。雖可用天神教,奈彼張牙舞爪『西洋文化獸』乃曾衝卻天神教(指基督教)之欄,而斷韁絕馳而出者也。又豈能復用是破欄杇韁以為之羈勒哉?老莊之道,似乎較能也,仍有才小謀大之憾。且之三者,藉使能之,而暫寧一時,終無以使之循分順理,而浩然均德也。故諸智者,應知欲救治今世動物慾發揮已極之巨病,殆非用佛陀普法之大藥不能矣。
救偏用西洋文化所成之流弊,須用東洋文化,漸已有人能言之矣。而西洋文化之病根何在?言之每難剴切;而於東洋文化中,又惟佛之普法,真能救到澈底而永無其弊,尤未能有言之者。吾今淺略言之,蓋佛之普法,乃含涵一切而超勝一切者也。夫西洋文化之副產品,其科學知識方法誠精矣,其
P.290
工作機器技能誠巧矣,其生活中之物產誠豐富華美矣,其社會中之言行誠平等自由矣,其交通誠廣而速矣,其發見誠新而奇矣,然使一窺到佛普法中佛菩薩之智慧圓滿也,工巧圓滿也,生活圓滿也,群眾圓滿也,神通自在也,知見無礙也,必將如何伯之遇海,若歎為汪洋無極而自失其驕矜之氣。由是喻之,以因緣生果善惡業報之法爾常理,使知從劣至勝之真進化路,坦然可行,乃告之以儒教之人倫,可即為其轉獸為人之妙法,而復不為儒限,可上通乎佛;即語之以基梵之天、老莊之道,亦即為其銷罪殖福化形入神之妙法,而復不為天限,可上通乎佛。於是乎西洋文化之偏頗之弊救,而東西洋文化咸適其用,不相為害而相為益。
由上言之,則西洋文化,乃造作工具之文化;東洋文化,乃進善人性之文化也。東西洋之文化,未嘗不造作工具也,而以今世之西洋文化為至極;東西洋之文化,未嘗不進善人性也,西洋若康德等而以東洋之佛法文化為至極,誠能進善人性以至其究竟,則世界莊嚴,生民安樂,而西洋文化之長處,乃真適其用也。今偏用西洋文化之弊既極,而其勢又極張,非猛速以進善人性,不足以相濟,非用佛法又不能猛速以進善人性,此所願為經世之士,大其聲而告之者也。」(註五)
太虛大師分析東西文化,一言以蔽之,西方文化,乃造工具之文化;東方文化,乃增進吾人善性之文化。質言之,西方文化,乃殺害眾生之文化;東方文化,乃利益眾生之文化也。
二、日本代表佐伯定胤,木村泰賢相繼演說(文長從略)此外,並有基督徒艾香德,亦在世界佛教聯合會演講「上帝精神」,可見佛教徒的風度,絕無排斥他教的意義,以期聯合世界所有宗教徒共
P.291
同發揚宗教挽救世界的危機,這在宗教史上留下了好的榜樣!
日本出席廬山世界佛教聯合會之代表,以日本法相宗管長佐伯大僧正,及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木村泰賢博士為首,一行六人乘長崎號抵達上海,上海佛教會及世界佛教居士林舉行盛大歡迎會,由程雲樓、許秋颿、姚文敷、關絅之、應乾、可成、丁福保、狄楚青、顧聯承、朱元喜、包承志、王一亭、聶雲台、李雲書、殷鑄天等發起,及中日信佛男女,前往聽講者二百餘人。是日木村講題為「大乘特質」,對法相宗之精義,深加闡發,佐伯大僧正講題為「日本所得中國文化影響」。對於佛教自中國傳至高麗,由高麗傳至日本,其中經過情形,縷述無遺;且於日本佛教徒觀念之變遷,以及佛法之真義,詳加解釋。
佐伯大僧正等一行抵達南京時,支那內學院派代表往輪埠歡迎,復由內院聯合僧界借毘盧寺開歡迎大會,到會者三百餘人,由蔣竹莊主席、佐伯僧正講「唯識淺說」;木村博士講「日本佛教之近況」,發揮盡致。聞者皆大歡喜。並訪問支那內學院,由歐陽竟無及呂徵招待,報告內院組織進行等事,復由呂君與佐伯僧正討論唯識教理約一時始畢。該僧正等對內院之成績,極端歎服。當以日本法隆寺及東京帝大印度哲學研究室名義與內院訂定交換智識及書籍之約,又由藥師專橋本和上與內院訂定交換西藏文佛典之約。水野梅曉聲明願由日本以大正大藏經一部,捐贈內院圖書館,並互贈書籍。由
P.292
此促進兩國學者之聯絡及文化之交流。(註六)
佐伯僧正等出席廬山佛教會議後,前江蘇都督程雪樓(德全)居士,特為介紹於北京佛教會,請其講演,佐伯由濟南至天津,隨地講演。一行抵天津後,木村博士旋受黎元洪、殷合肥、許世英等招待,因應酬太忙,偶感寒熱成病,以致不能同行。佐伯等抵北京車站時,因未於事前發電,僅有佛教會代表數人及議員何宇塵等,到站歡迎。旋由道階和尚及佛教會同仁招待於廣濟寺。席間由五台山來京之大和尚普照等,詢問日本佛教情形,佐伯答辭極長,茲舉錄其重要者分述如下:
(一)日本法隆寺 發源於中國唐時,因其時日本有道昭大師,隨使臣小野妹子至中國留學,往南嶽求得法華,回國後,即建造法隆寺。此次來華,以時間迫促,未獲一遊南嶽,殊為憾事。
(二)日本歷史上四大法師為玄奘、窺基、智周、慧炤,其法像,皆由中國傳去至今猶存。窺基大師,係唐尉遲敬德之姪,其像造於一千一百年前,此次來華,即摹印一張,携送南京內學院。其餘三大法師像,中國猶沒有。
(三)中國法相宗,中斷千餘年,近由中國居士歐陽竟無提倡,故中國有復興法相宗之希望。此次遊南京,拜訪歐陽居士,極致崇敬之意。
(四)法相宗出於印度,為東亞文化之源泉,今後甚望中日聯合,闡明無上價值之佛教,以期推廣佛化於全世界。(註七)
北京佛教會在大佛寺舉行歡迎會,由何宇塵議員致歡迎之意,並說明明年日本開東亞佛教聯合會
P.293
,中國佛教團體,預備赴會,以為將來向歐美南洋宣傳佛化。(註八)
次由佐伯僧正講演法相宗要旨:「所謂宇宙有之現象,在他教說有神之主宰,而佛教說唯心所現。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百法明門論云,一切法無我。所謂百法者,心王有八,心所五十一,色法十一,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無為法六。心之見分相屬果,阿賴耶識為因,種子現行,互為因果。宇宙萬有法,由人識因而起,是為依他起性。不認依他性為生滅,而視為常,是遍計所執性也。其真常不變者,為圓成實性,從三性對望中道,進求一法。中道乃以言語文字說中道廣度眾生,再進而求離言中道,直證法身本體,所設遣相,證唯識性,斯究竟也。」(註九)
北京佛教青年會,亦舉行盛大歡迎會,假中央公園社稷壇,由木村博士出席講演「佛教與人生」,歷時二小時餘,大意謂佛教為世界文化發源之大部分,其主義全為世界的、精神的,故有佛化可言。佛化二字,換言之亦可說文化,而現今文明各國所謂文化者,則有不然,盡陽標文化之名,陰行帝國主義之實,以致全球紛爭擾攘,迄無寧日,違反佛化太遠。故世界真欲得和平,人類真欲了解人生觀,非極端闡揚佛化不可,非今全世界人類共同闡揚之不可。(註十)
日本代表在華各地觀光,回國後,對中國佛學之研究均有極好之報導。大致說宣統年間,羅迦陵出資所印頻迦藏經,及商務印書館影印卍字續藏,比丘多人至高野山修學密宗。同時,中國現有數大學極力提倡佛法研究,太虛法師所主持武昌佛學院對佛法之研究及海潮音之發行,對中國佛教前途均
P.294
有甚大之貢獻。中國佛法之研究,已呈復甦之現象,尤以法相Yogacoara及Madhymik為最。(註十一)
由此可知,太虛大師發動之世界佛教聯合會,其於佛教世界化之發展,固然提供了諸多卓越的意見,而對中日兩國佛教文化溝通,及兩國人民互相了解,互相尊敬,以及增進兩國人民之友誼,實有重大之貢獻。尤以次年(十四年)東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我國出席代表一行三十人,以道階、太虛為首,出席東京會議,太虛大師以舌戰群儒的風格,發揮中日提携,即所以發揚佛法之真光,贏得日本朝野一致傾仰(請看次節)。可惜中日佛教親善會議,未能經常保持接觸,僅此一次而已。否則,對中日兩國邦交必能發揮重大影響與貢獻!
東亞佛教大會,乃根據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廬山世界佛教聯合會決議,次年(一九二五)於日本東京召開。我國出席代表,計有道階、持松、弘傘、太虛、曼殊揭諦、王一亭、胡瑞霖、韓清凈、徐森玉、楊鶴慶、張宗載、寧遠蘊、劉仁航等二十八人,道階與太虛分任正副團長,另有滿智等記錄二人,共三十人,由政府補助旅費六千元,一行於十月二十七日動身,十一月二十日回國。太虛大師一行於十月二十九日抵神戶。日本總招待水野梅曉、大西良佩等來迎。三十日中午,抵東京。日本佛教聯合會主事窪川,及佐伯定胤、木村泰賢等來迎,歡迎者不下百人。十一月一日,東亞佛教大會,於增上舉行開會式。太虛大師於會議席上宣讀「阿陀那識之研究」學術論文,會後參觀日本各地佛
P.295
教名勝及佛教大學,出席各種團體歡迎會,先後講演達三十餘次。日本第一流學者,反復來訪,對促進中日佛教理想及佛教文化交流,交換意見,對兩國佛教學人倍感親熱。
大師對中日親善邦交,曾反復剖析,呼籲中日兩國佛教徒應親善合作。當其赴日前,於上海留華日僑,舉行歡送會。太虛大師首先剖析陳詞,明白告訴日僑謀中日之親善者,即「所以發揚佛化救世界,而佛化實有謀中日親善及救世界之可能。吾人此行就教貴國,以求推行佛教於世界之方針,並冀與貴國佛教同負宏揚佛教於世界之責任。」(註十二)
這是中國代表團出席東亞佛教大會的目的。太虛大師在神戶歡迎會上,又說明出席佛教大會的宗旨:「即在與貴國之佛教同胞謀真實之親善,闡揚我佛之真光而救世界之戰亂,非惟瞻仰貴國之佳山佳水與夫莊嚴燦爛之廟宇而來。」
於此可知當日太虛大師謀中日親善之真摯,用心之深遠。「所謂闡揚佛法真光以救現世界之戰亂者,即覺得現世界之人類,都處於極恐慌之狀態中,而感受此境況最重者,則惟歐洲各國……又以歐戰影響,而人民處境愈蹙……年來,吾東方人亦感此同等的不安者,實為崇拜西人之物質文明而起,蓋所設西洋文化,即物質文明。為保存發揚佛法之古風,救濟現世界恐慌,此吾人中日佛教徒應負之責。」太虛大師以西洋物質文明的發達,產生歐洲大戰,以致陷人類於恐慌之中,故以發揚佛教真光,拯救現世混亂。基督教素以博愛為號召,但由於科學逐漸發達,以呈現不穩的狀態。自從歐戰以後,西方許多知識份子捨棄基督教傾向於東方佛教。太虛曰:「居今日而欲謀世界安寧,必先改革西
P.296
方之文明,而改變西洋文明,非基督教所能為力,故佛法實為救濟現世界混亂之良劑也。惟佛教之精密思想,於科學實有過之無不及者,故欲斥伏西洋文化,又必斥伏科學……故斥伏科學,必須佛學。非耶、回、道等所能斥伏。科學斥伏,則好勇鬥狠之歐化,亦必轉為大慈大悲之美德,而世界和平可望實現。」於此可知太虛大師悲願宏佛,欲發揚佛法真光,非僅以救中國,救日本為目的,乃欲以之拯救西方人民,乃到整個人類世界。欲救整個人類世界,唯有中日兩國,能負起傳布佛教的責任。故期望中日兩國佛教徒携手,傳布佛教於世界,實現人類永遠的和平,這與孫中山先生所講「大亞洲主義」,要聯合亞洲各弱小民族共同奮鬥,以求自由獨立運動,如同一轍。
大師在日本帝國俱樂部講詞為:「更強調中日親善,實為兩國國民應有之要事,以同文同種之國,實不應有此互相猜忌之心。今後以佛法謀中、日之親善,實為得計,故盼兩國人士之努力精進。」大師以佛法為兩國人民傳統的信仰,以佛法為基本,增進兩國人民之友誼,最為確當,故懇切盼望兩國佛教徒共同合作。
大師在京都大谷大學講:「傳教西洋之提議」,對大谷大學頗多贊譽。「日本能為佛教重鎮,為世界文化之光明幢,而貴國佛教各大學對於英文、巴利文特為注意,故能負布佛法於世界的責任,而貴大學又以歐文最著,將來日本向西洋宏法,亦唯貴大學之馬首是瞻。」大師在「天台宗大學」講題為「追踪古德的精神」。以日本於盛唐時來,先後來華之高僧,若傳教、空海、圓珍、圓仁等八大家,相繼入唐求法,當時航海技術未發達,海行極度危險,往往葬身魚腹之中,而日本古德破浪乘舟而
P.297
到中國,將中國之台、賢、禪、密各宗,相繼傳入日本。此種不畏艱難,不顧生死,冒險犯難的精神,奠定日本佛教千年來之基礎,這種古德遺風,應值得吾人追踪。
大會閉幕,我國代表團發表「告別日本佛教同袍文」,大師作:
大師臨別贈言,不唯玄義高超,謀中日親善互助合作,其措詞誠懇,贏得日本朝野一致推崇。
日本總招待之水野梅曉,是大師多年老友,以大師領導團員出席東亞佛教大會完成使命,特撰「民國佛教界之盟主太虛法師」,以表示其觀感。他說:「肩挑民國佛教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之英靈漢我太虛法師,與記者相識,不過十有餘年。為中華民國佛教代表團團長,偕二十餘緇素共來赴會,造日華兩國佛教史上未曾有之記錄。法師欲依佛教主義之宣傳,令歐美人改造對世界之基礎觀念,於謀世界人類之和平與福祉之大抱負下,不以其勞為勞,誠精力絕人之勇者也。日本佛教徒於法師,得一新來同事,及將發揮東方文化於世界之好伴侶。希兩國佛教徒,皆以法師為中心,互取其長而補其短,以期佛教之宣揚於世界,幸法師自重,以全此大任為禱。」於此可知當時日本佛教界對大師推崇之一斑。
大師出席東亞佛教大會,在日僅僅二十餘日,除於大會宣讀「阿陀那識」學術文稿外,先後講演致詞三十餘次,接受少年少女獻花致敬十數次。日本各大學若帝大、大谷、高野山等大學,特約演講,以及名教授,若南條文雄、木村泰賢、高南順次郎、渡邊海旭、常盤大定等先後來訪,交換佛教法義意見,各宗首長若臨濟宗、曹洞宗、真宗等,京都一次集十數位佛學專家開會研討有關佛學中疑難
P.299
問題。大師每次集會或答詞,或專題講演,或應客訪問,都從容不迫,以懇切的真情謀中日親善,共同合作,發揚佛教真光,以安定亞洲,實現世界和平。不唯措詞卓越,意態超然,悲天憫人之宗教家風度,謙虛誠摯之學者風格,贏得日本社會名流學者一致推崇。大師出席東亞佛教大會,不唯轟動整個日本社會,譽為東方之光,佛教彗星。誠如水野梅曉說:「這是中日佛教史上未曾有的記錄。而留給日本全體佛教徒及國民之印象,足與孫中山先生當年在神戶(十三年十一月間)所講「大亞洲主義」,警告日本今後為西方文化之鷹犬,抑為「東方文化之干城」之名言,先後映輝。這是中日佛教親善史最珍貴的一頁,由是奠定了中日合作崇高理想與目標。
民國十三年夏,太虛大師發起世界佛教聯合會,於江西廬山舉行,邀請各國佛教徒參加會議,以期聯合世界佛教徒發揚佛教世界主義,增進人類文化,促進世界和平。次年於日本東京,又召開東亞佛教會,其意義更為明顯。以佛教在亞洲,猶如基督教在歐洲,欲使佛教世界化,必先團結亞洲佛教徒。所以太虛大師於十四年夏,發表「敬告亞洲佛教徒」(註十三),揭開亞洲佛教徒共同責任與理想。
亞洲佛教主要的國家:大乘佛教,則以中國為主,包括蒙藏、日本、朝鮮。小乘佛教,則以錫蘭、緬甸、泰國等地為主。因此,要團結亞洲佛教,當以中日兩國佛教為主體,再聯合東南亞小乘佛教
P.300
國家。應如何促進中日兩國佛教互相策進、學習、合作發揚佛陀真光。大師首先揭出中日兩國佛教四短四長,以警惕兩國佛教徒之自覺,大師說:
由此可知中國近世佛教之內容,其長短得失,顯然各具其半。日本佛教在近代,於治學方面,雖較中國進步,但亦有其長短各四。大師曰:
談到東南亞佛化國家,若錫蘭、緬甸、泰國等,純屬小乘佛教,拘於形式主義,未能發揚大乘佛教真義。居於今日進步天下一家的時代,絕不是小乘佛化所能收其效果,故寄望東南亞小乘佛徒能至中國,或日本接受大乘佛教教義,始可達到發揚佛法的真義。
大師為實現世界佛化主義,特創設世界佛化大學,培育宏傳佛法各種人才,其組織大綱,如次:
P.302
世界佛化大學 | 應俗部 | (西洋各國文語) 西洋系 | 科學院 | 原理(名數理化中心) |
應用(法政農工商醫) | ||||
哲學院 | ||||
文藝院 | ||||
東洋系 (東洋各國文語) | 教學院(梵、耶、回、神等) | |||
政學院(孔老諸子等) | ||||
文藝院 | ||||
究真部 | 教理系 | (設印度及歐洲語) 聲內院(小乘諸部經論) | ||
(設日本及中華) 般若院—(法性中觀諸經論) | ||||
(設中華及歐美) 瑜伽院法相唯識諸經論 | ||||
行果系 | (設錫蘭及中華) 律儀院(大小乘論律) | |||
(設中華及美洲) 禪觀院(禪淨台賢等) | ||||
(設西藏及日本) 真言院 |
這是民國十四年夏,太虛大師所構想之世界佛化大學,民國十七年至歐洲弘化,在法國接受彼邦
P.303
人士建議,發起世界佛學院,設籌備處於巴黎,世院院址設於中華民國首都。世界佛學院內容組織,顯比世界佛化大學更為進步。內分華日文系、華英文系、以及漢藏文系。民國二十一年,於四川成立漢藏教理院,即為實現此一「世界佛學院」系統之一,於此亦可窺見太虛大師思想之如何深邃,其銳智與目標是何等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