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與往生

所謂三身者,卽自性身,受用身,應化身。所謂自性身,卽諸法之眞實自性,此眞實自性,由斷二障煩惱之二空理所顯,其體無始無終,離一切相,絕諸戲論,周圓無際,凝然常住,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一切聖凡悉皆平等。所謂受用身者,卽佛在因中所修六度萬行經三大阿僧衹刦而招感的果報身,此身清淨莊嚴,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此種果報者,一為自己所受用,故曰自受用身。一為地上天菩薩轉法輪所現,坐千葉蓮花乃至坐無數蓮花之佛身,使其得樂,故曰他受用身。所謂應化身者,卽是八相成道,為地前菩薩及十信位中乃至欲界人天說法所現之身也,平時所說丈六金身,卽此應化身也。

須知此三身為正報,所依國土為依報。報身所依的卽為報土,化身所依的卽為化土,皆依正報而轉變故。然今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是報身報土,抑為化身化土?有謂是報身報土,有謂是化身化土,種種異論莫衷一事,在古代諸大德就有此種爭論。今不妨作為介紹略以評述焉。

唐之善導大師為宏揚凈土專匠,影響於後世修凈土者不少。其對於佛之三身,極力主張阿彌陀佛為報身如來,其極樂國土乃報身如來所依的報土。但此報身報土的西方極樂世界非是吾輩薄地凡夫所能往生,唯有初地以上諸大菩薩纔有見此報身報土的智慧。此卽是依攝大乘論別時意趣釋。平時所謂卽得往生者,乃欲界人因中念佛有不退轉菩提心,此菩提心持久相績,漸次始得往生,漸次往生尚覺不能,焉能一心不亂卽得往生呢。放所謂卽得往生者不過方便假說耳。無量壽經所謂顧往生極樂,往生報土而成佛者,非卽能往生之意,乃永久之後得生極樂,唯有願無行,非是卽能成佛,故非卽時意乃別時意也,不然則攝論別時意作何解?

曇鸞大師雖然對於善導大師所主張阿彌陀佛為報身如來及極樂淨土為報土是相同。卻又主張吾輩薄地凡夫直得往生報土,非如善導大師約攝論別時意趣也。所謂別時意趣者,謂眾生現種淨業之因,命終卽得往生之果,別時而成熟也。又有一派主張阿彌佛為化身,其極樂淨土為化土卽是淨影大師與嘉祥大師所主張。淨影大師依觀音授記經(曇無得譯)謂佛身有眞身觀及應身觀,阿彌陀佛之觀法卽是應身觀,故極樂淨土為聖凡同居的化土。釋迦佛與彌陀佛同為化身佛,不過其壽命有長短不同耳。

嘉祥大師亦依觀音授記經所言分正法佛,卽是法身佛。應成佛卽是應身佛。應化佛卽是應身佛。但平時所謂「是法界身人一切眾生心想中」者,乃是一種法身觀。或謂「是心是佛」乃是報身佛。但所主者為應化佛之觀。故極樂國土當為應化土。嘉祥大師又依彌陀佛分為二門:一是本門,卽謂阿彌陀佛為過去世中之古佛。一是迹門,卽謂阿彌陀佛為法藏比丘在時世自在王佛座下發願修行招感得極樂國土。故依迹門阿彌陀佛乃由凡夫地修行而成佛者,其凈土當為應化土,於是彌陀化身,極樂化土大盛。但道綽禪師安樂集又極端反抗。故彌陀為報身為化身,極樂為報土為化土,卻成為問題矣。

阿彌陀佛為報身為化身,及極樂為報土為化土本不成問題,問題乃在吾輩凡夫地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依攝大乘論別時意趣及極樂報土非是吾輩凡夫所能見,但西方極樂世界蓮花生有九品,旣有九品蓮花生不同,則往生極樂根機亦有異,在此亦異之中,欲界凡夫不妨帶業往生,雖不能為上品上生,則下品下生又何妨。況十六觀經中第十五十六上觀卽教欲界凡夫修觀西方九品蓮花之差別想。準備往生西方。縱許彌陀為報身,極樂為報土,又何妨往生呢。



東初,〈三身與往生〉,《淨土宗月刊》,第6冊,1935,頁119-120。

回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