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上)

第一章 中國禪學之由來

相傳中國禪學傳自菩提達磨,故認菩提達磨為中國禪宗之初 祖也;似乎達磨以前中國無傳禪學者之可言。然徵諸史冊,則有 未然。查中國禪學有立文宇教法禪與不立文字證法禪,有頓悟禪 與漸悟禪,有祖師禪,有如來禪等。達磨以前,宋齊梁間,即有 唱頓悟道生道猷及不立文字保誌傳翕等輩出。故達磨為中國禪宗 別傳之一系則可,為中國禪宗之先進則不可。良以中土禪宗先後 旨趣之大異也。然則中土先有何禪乎?為教法禪耶?抑為證法禪 耶?据諸史冊,尚有演進遺跡在焉。

菩提達磨以前傳中土禪宗者有三人焉;則安士高鳩摩羅什佛 陀跋陀羅是也。此三師均為翻譯家,安土高為佛教初期傳入最有 聲望之譯者,其關於禪學之譯籍,則有禪行法想經及禪定方便次 第法經等,其所譯禪籍多為小乘禪。而鳩摩羅什(以後簡稱羅什 )佛陀跋陀羅(譯為覺賢,故以後即簡稱覺賢)所譯之禪籍,若 禪秘要法經及坐禪三昧經等,多為大乘禪,蓋此二師專宏大乘之 故也。又自十誦律及僧祇律譯出,遂成為律宗重要之譯師,而有 關係之人物也。質言之,此三師所譯傳禪學之典籍,無論為大乘 禪或小乘禪,得綜合而言之,達磨以前之中國禪宗乃教法悟入禪 也。加之頓悟有道生等輩、故開關中土禪宗,其功不在達磨,而 在安土高羅什覺賢等之故也。

如是,則達磨以前中國禪宗,可得而言之,日教法悟入禪。 但自達磨大意傳來後,則中國禪風即由立文字教法禪一變為不立 文字證法禪也。達磨以後雖有慧可僧璨道信宏忍之五祖密守相 傳,但達磨西來大意,遺傳未眞,達磨慧可相以楞伽密傳法印, 故二祖曰,我有楞伽經四卷,可以傳法印心,而三祖僧璨,則有 信心錄一卷,四祖以下別開牛頭禪,五祖以下慧能神秀之壁書, 尤為開中國千載以來未有之宗風—此為中國禪宗最後之一大轉變 也。從斯南頓北漸分河飲水,後北漸傳於日本,其旨趣為南禪所 不許,故有荷澤出而攻之,樹正統於北方,一花五朶遍傳寰宇, 故今之言中土禪宗者,已非安土高羅什覺賢之教法禪,亦非達磨 之證法禪,乃大鑑慈能之頓悟禪也。故六祖以前之中國禪宗,乃 印度禪非中國禪,六祖以後之中國禪宗,乃中國禪非印度禪也。 故余舊曰有六祖慧能大師,始有中國之禪宗也。

第二章 菩提達磨以前之中國禪宗

中國禪宗當以菩提達磨為傳來之一顯明時期,達磨雖不能算 為中國禪宗之先進者,但得依之以推究中國禪宗之由來。故按於 史蹟研究達磨以前傳中國禪宗者有三人焉。

第一節 安士高之禪學

史稱安士高最長禪學,為道安所推崇。安士高安息國人,於 後漢桓帝建和年間來中國,為佛教傳入中國初期譯者,其所譯成 典數,出三藏記載三十四部四十卷,但隨費長房歷代三寶記,謂 一百七十六部百九十七卷。其中關於禪學的經典,舉其要者,則 則有下列數部:

1.大安般守意經 二卷 後漢安士高譯

2.禪行法想經 一卷 後漢安士高譯

3.大十二門經 一卷 後漢安士高譯

4.小十二門經 一卷 後漢安士高譯

5.禪定方便次第法經 一卷 後漢安士高譯

6.禪行三十七品經 一卷 後漢安士高譯

其餘與安士高同時來中土之譯者,而有關係禪學之譯者,則 後漢時,支婁迦識所譯之禪要呵欲經,以及當時譯者不明的阿蘭 若習禪法經一卷,修行方便經二卷,又吳時譯者不明的內禪波羅 密經一卷,禪數經一卷,禪行斂意經一卷,以及西晉竺法護所譯 法觀經一卷,修行道地經七卷,此皆為佛教初期傳入有關禪學之 譯典也。佛教初期傳入內典不多,而譯家多能以禪學內典譯出, 足見禪學書藉為當時修道者所重視,其影響於當時禪學界,當不 鮮也。

安士高所譯傳多為小乘,而所譯禪學中之內典,多為叙述五 停心四念處等諸觀。故道安安般註序曰:『昔漢氏之末,有安士 高者博文稽古,特專阿毘曇學』。此所謂阿毘曇當為小乘阿毘曇 也,故史稱安士高為小乘禪,支婁迦所讖譯多為大乘禪。故初期 禪學有大小禪之別也。

傳安士高禪者,史蹟不明,但前曾謂其禪為道安所推崇,雖 不能謂傳其禪者,即為道安,但既推崇,必有相當關係焉。史稱 道安之長安也,居恒與罽賓三藏相接。當就安士高所譯諸書,加 以註解,如大十二門,小十二門,人本欲生,安般守意,陰持入 諸書,皆可信為安士高所譯,道安書云:「若得百稟安士高,無 異見聖」,其崇信之篤若此,殆喜其長於禪乎?安般註序曰:「 學其所出經,禪數最悉」。小十二門序曰:「安士高善開禪數」 ,其論若此,信崇之故,可以明矣!又道安比丘尼大戒序曰:「 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禪定也,三者智慧也,斯三 者,至道之由戶,泥洹之關要也。戒者斷三惡之干將也,譯者絕分 散之利器也,慧者,齊樂病之妙醫也」。此為道安對禪之見解也, 道安弟子為慧遠,其師徒原皆傳凈土,但其于禪之見解若何? 慧遠廬山出修行方便禪經統序曰:夫三業之興,以禪智為宗…… ……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則禪智之要,照寂 之謂,其相濟也,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遊,應必同越, 功玄於在用,交養於萬法……」由此觀之,則道安慧遠不僅傳凈 土,亦兼傳安士高之禪也。迨唐末永明延壽之「有禪有凈土」, 尤顯出禪凈之關係焉,永明原為法眼宗之大匠,其所以唱禪凈兼 修者,推其根源,乃安士高道安慧遠諸師之所致也?質言之,代 表安士高之禪者,即傳凈土之道安慧遠永明也。換言之,安士高 之禪,即凈土禪也。

第二節 羅什之禪學

羅什乃西域龜茲國人也。距支婁迦讖安士高來華後二百六七 十年,即姚秦弘殆三年來長安,居西明閣逍遙園,廣譯繹典,為 我國佛教翻譯界傳大乘之第一人也。其所譯出之數量,出三藏記 載有二十部三百餘卷,而歷代三寶記,則有九十七部四百二十五 卷,開元錄載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其所 盡力者多屬於大乘 空 宗,為傳印土龍樹學于中土之第一人也。其所譯關係於禪學經 典,有四部焉。

1.禪秘要法經二卷,(又名禪秘要經) 姚秦羅什譯

2.坐禪三昧經二卷(又名菩薩坐禪法經) 姚秦羅什譯

3.禪法要解二卷(一名禪要繹)姚秦羅什譯

4.思惟略要法一卷 姚秦羅什譯

其餘關於禪學經典頗多,若後涼沮渠京聲所譯之治禪病秘 要訣二卷,若劉宋曇摩密多所譯五門襌經要用法一卷(佛陀密多 撰),但羅什禪學及從教理上悟人,不同達摩專從離言說絕百非 百悟入也。二者被機之寬狹當以羅什禪被機為最普遍,蓋三根普 被五性同機也。達摩禪,則唱頓悟專被大乘性也。噫!末法眾 生,去佛云遙,有幾頓超根性,禪禪之不興亦固也!

羅什談禪,當以坐禪三昧經及禪法要解為代表,坐禪三昧經 分上下二卷,上卷以五門說明初習禪定之要訣法門:(一)治貪法 門,(二)治瞋恚法門,(三)治愚痴法門,(四)治思覺法門,(五) 治等分法門,其下卷初說明色界,進說四念止觀煖法,頂法,忍 法,世間第一法,更以法忍法智比忍比智,自初心至十五心為斷 道,以十六心為須陀般那。又就息忌陀伽迷,阿羅漢等詳加說 明,進及辟支佛與佛,再說十方三世諸佛之生身觀,佛之功德智 解觀等,然禪法要解所說與坐禪三昧經大體相同,但不及坐禪三 昧經影響於當時禪宗之大也。坐禪三昧經中有言曰:

『汝於摩訶衍中不能了,但著言聲,摩訶衍中諸法實相,實 相不可破,無有作者,若可破可作,此非摩訶衍,如月初 生,一日二日,其生時甚微細,有明眼人能見,指示不見 者,此不見人,但視其指而迷於日,明者語言癡人何以但視 我指,指為月緣,指非彼月,汝亦如是,言音非實相,但假 言表實理,汝更著言聲,闇於實相。』

此種譬喻論調非始於圓覺經(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 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楞嚴經(亦有此相同論語)二經。殆為 羅什譯禪經以來門徒多唱此調,妙在言外徹見真性,尢為南方人 所素喜,亦即空宗禪發達之端緒,故南方禪與空宗大有相仿之論旨 也。中國佛史亦云,競傳為達磨禪,實出於羅什系統者,當推保 誌,傳大士,此二人在梁武帝時,唱為別調,殊與達磨無關,證 諸此種事實,寧以南禪屬於羅什系統,較為允當。

羅什所傳之系統,原為空宗,但後來卻因此而分出禪宗與 天台宗,以傾於空宗的方面,即成為禪宗,以傾於中道方面,則 化天台宗。此二宗,故與羅什有密切系統焉。禪傳於南方,天台 傳於北方,同出於一爐的禪宗與天台,亦漸携手相傳,故傳天台 學者,均富有傳禪與談禪之思想,則如慧文慧思也。夫慧文禪 師,由大智度論一心中得之文,及中論三諦偈,悟中道之理,遂 為天台宗之初祖,慧文傳其弟子慧思,慧思為北方人,專務修 襌:因其曾居南岳,故世稱南岳禪師,其所著諸法無諍三昧法門 ,專談禪學,其中有云:

「夫欲學一切佛法,先持凈戒,勤禪定,得一切佛法諸三昧 門,百八三昧,五百陀羅尼及諸解脫,大慈大悲,一切種 智,五眼,六神通,三明,八解脫,十力,四無畏,十八不 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波羅密,三十七品,四弘大 誓願,四無量心,如意神通,四攝法,如是無量佛法功德, 一切皆從禪生。」

凡此種種皆為南岳禪師,對襌學功用偉大之認識,南岳禪師 禪學見解,多由于法華三昧得來。故其行分有二種,一無相行, 一有相行,夫有相行,即一心讀誦法華經之謂,此為不由禪定三 昧之法:夫無相行,即行、住、坐、臥、飲食、言語,時常在定 之謂,即禪定也。其什安樂行之義曰:『一切法中,心不動,故 曰安,於一切法中,無受陰,故曰樂,自利他,故曰行』。故 南岳禪為後來傳禪者之先輩。由此觀之,則禪與天台宗之關係, 由斯而生,故羅什襌學不傳於今者,及混傳於天台故也。故代表 羅什禪者,乃天台宗也。

第三節 覺賢之禪學

覺賢生於北天竺那呵利城,其先世迦毘羅人,祖達摩提婆; 遷居北天竺,父達摩修耶利,覺賢幼年即喪父,往罽賓學佛法, 其師佛大先,乃大禪師也。覺賢從之專學禪法。爾時西涼智嚴亦 學禪於佛大先,其回國時禮聘覺賢來中土傳禪法,故覺賢來中土 專為傳禪法也,不同羅什等之故也。先與羅什同居長安,後因意 見不合避居盧山與慧遠大師遊,其所譯出禪法經有達摩多羅禪經 二卷。其中要旨以三觀說明禪義,(一)為安那般那觀,(二)為不 凈觀,(三)為界觀。但此達摩多羅禪經非出於覺賢一人之手,乃 根据佛大先達摩多羅二人,蓋達摩多羅為佛大先之弟子也。

傳覺賢之禪者,當推智嚴玄高,智嚴昔自罽賓伴覺賢返國, 覺賢自長安赴南方,知嚴與之分散,往山東修禪。後為劉宋崇 仰,高僧傳曰:

『始興公王恢從駕觀山川,至嚴精舍。見其同山三僧,各坐 繩牀,禪思湛然,恢至,良久不覺,於是彈指,三人開眼, 俄而還閉,問不與言』先居建康始興寺,後居相國寺。』 『常覺賢居長安石羊寺時,有弟子玄高,專修禪法,後往西 秦,隱居麥[艸/積]山,有徒眾百餘人,後因他故,遷居河北林陽 堂山。有徒三百人,此為覺賢禪法盛行於北方之一證也。』 『覺賢入寂於宋文帝元嘉六年,後五十年,有佛陀禪師來自 天竺,孝文帝即為建寺於嵩山少室山,使居之。佛陀弟子有 道房,慧光(即造四分律之光統律師)道房弟子為僧稠禪師, 為北齊文帝所皈依,僧稠弟子為曇訓,曇訓弟子為靜林道願 慧力,自後系統不明矣。』

自覺賢禪師六十華嚴譯出,法界觀成立,則後來傳華嚴者亦 多與禪宗發生關係焉。華嚴四祖澄觀國師,即標禪宗為頓 教,其論同別二教,以配五教,其說如左:

別教小乘(四阿含經等)---小乘

同教三乘(解深密經等)---大乘始教

同教一乘(法華經等)---大乘始教、大乘頓教(禪宗)

別教一乘(華嚴經等)---大乘圓教

此以禪宗為同教一乘之極至,至澄觀弟子宗密,其本傳荷澤 禪,後乃隨澄觀學華嚴,乃依起信論眾生心,迷悟,染凈,世間之 出世間法,皆由此一心而生,故謂禪宗之目的,乃在顯心,教之目 的,亦在一心,故唱禪教一致,華嚴與禪之關係,至此達乎極端。又 所著禪源諸詮集,乃叙述禪教一致之要旨,而區分禪為三種,息 妄修心宗,氓絕無寄宗,直顯心性宗,而謂牛頭禪屬於第二之氓 絕無寄宗,暗示自所受荷澤宗屬於第三宗也。其言曰。

『直顯心性宗者,說一切諸法,若有若空,皆唯眞性,眞性 無相無為,體非一切,謂非凡非聖,非因非果,非善非惡 等,然即體之用,而能造作種種,謂能凡能聖,現色,現相 等,於中指示心性』。

此種論調,可謂為中道之襌宗也。茲將禪教配置錄於左:

一、密意修性說相教
一、人天因果教(人天教)
二、說斷或滅苦樂教(小乘教)
 
 
三、唯識破境教(唯識宗)--
  -息妄修心宗
二、密意破相顯性教﹝三論宗﹞ 二氓絕無寄宗  
三、顯示眞心即性教(實大乘教) 三眞顯心性宗

相傳圭峯—徹微—海印—法燈—長久,華嚴宗至此,始復興 盛,相傳長久初學華嚴於秀州洪敏,後聞瑯玡慧覺之名,隨之學 禪,續嗣其法,故清涼宗密以後,華嚴頗近襌宗,長久既瑯玡 之禪,別峯亦因中峯禪師之言,而弘華嚴,放華嚴與之禪關係, 略可推知,又自禪宗言之,法眼宗頗取華嚴教意,此可謂取華嚴 入襌者也。此等諸師,雖在達摩以後,但皆因覺賢六十華嚴譯出 而發生關係者也。故代表覺賢之禪者,乃華嚴宗也。其禪學不傳 於今者,亦固矣!

上來所叙此三師都為達磨以前中土禪宗有關係之人物也,實 則達磨以前傳中土禪宗有關係之人物不僅此三師,此不過舉其一 端而已。此外尚有道生慧觀道猷等唱頓悟之流,故頓悟之說,起 源甚早。道生,乃慧遠大師之大弟子。即所謂「生公」是也。其 生於晉宋之間,死於元嘉十一年。其為「頓悟」之開山祖師,即 慧能神會之遠祖。慧皎高僧傳說:

『生既潛思日久,徹悟言外,乃喟然歡曰:夫象以盡意,得意 則象忘,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典東流,譯人重阻 多守滯文,鮮見圖義。若忘筌取魚,始與可言道矣。於是校 練空有,研思因果,乃言「善不受報」「頓悟成佛」。又著 二諦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有緣論 等,籠罩舊說,妙有淵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與奪之聲 紛然競起。又六卷泥洹(涅槃經)先至京都,生剖析經理,洞 入幽微,乃說一闡提人旨得成佛。於是大涅槃經未至此土, 孤明先發,獨見忤眾,於是舊學僧黨以為背經邪說,譏忿滋 甚。遂顯於大眾,擯而遣之。生於四眾之中正容誓曰,「若我 所說反於經義者,請於現身即表厲疾。若與實相不相違背者, 願捨壽之時据師子座。」言竟,拂衣而逝。……以元嘉七 年投跡廬岳,銷影嚴阿,怡然自得。俄而大涅槃至於京都, 果稱闡提皆有佛性,與前所說,若合符契。生既獲斯經,尋 即建議。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於廬山精舍昇於法座 ……法席將畢,……端坐正容隱几而卒。……於是京邑諸僧內 慙自疾,追而信服。

由此觀之,則中國禪宗不立文字頓悟成佛,非始於達磨,亦 非創於六祖,乃由於生公也。生公歿後,二三年間,宋文帝偶述 頓悟成佛之說,僧弼等起而攻之,文帝曰,「若道生在當不屈於 汝等,後道王弟子道献亦繼承頓悟成佛之旨,文帝問慧觀曰:習 得頓悟義者何人?慧觀以生公弟子道献答之,慧觀曾著論頓悟漸 悟義,其弟子法瑗附和之,故聞者嘆曰,常謂生公歿後,微言永 絕,今日復聞象外之談,可謂天未喪斯文也。後傳頓悟實不乏 人,漸及於齊梁間矣。

時梁武帝世,有保誌之大乘讚不二頌,傅翕之心王銘,頗有 特異之風,史稱保誌宋初祝髮,常執一錫杖,杖頭掛剪及鏡,或 帛一二匹,步行市中,奇蹟甚多,頗涉怪誕,似不見重於宋齊兩 朝間,梁武帝特皈依焉。傅翕躬耕松山,修佛道,梁大通六年奉 召來建康。相傳與武帝問答焉。帝請講金剛經,翕纔陞座,以 尺叩案即下,一日戴冠,著法衣,靸履,參宮中,帝見之,謂 曰,今日為僧裝耶。則默然指其冠,又問曰,然則道士耶?即指 其履,又問曰,俗人耶?則指法衣而還」。此皆為常時修禪者特 異之處也。

至於大乘禪,小乘禪:如來禪,祖師禪等,乃為後世學者之 自撰隋唐以前中土禪風決無此種嚴密之區別,按於事實,則 羅什之坐禪三昧經,人皆謂為大乘,雖民大乘無甚區別。然世人多指為小乘禪, 覺賢之達摩多羅經,人皆謂為大乘,雖無日不可,但覺賢之禪學 源出於罽賓,按罽賓實為傳小乘教之中心也。出三藏記中薩婆多 部記目錄,則稱為『長安城內齊公寺薩婆多部,佛大跋陀羅』。 ─齊公寺或係覺賢在長安時所居之寺—故有疑其傳有部宗者。 然若依其與羅什問答情形推之,—覺賢初至長安與羅什在姚秦 太子泓(姚興子)前問答。羅什問;諸法何故空?答曰,一切萬 有為極微之聚合故曰假—問曰,然則極微如何可謂之空耶?答曰 ,多數學者剖析一微,剖析盡,則歸於空,此決不然一微亦因緣 而生固無自性。—由此觀之,則非純傳有部系統之人也。究 之,慧遠大師序達摩多羅禪經叙曰:今之所譯出自達摩多羅與佛 大先,其人西域之僑,禪訓之宗搜集經要,勸發大乘」,尤足證 覺賢之思想也。故以安士高為小乘禪,羅什為大乘禪,覺賢為大 乘耶!抑為小乘禪?讀者若研閱上文,則不難辨別也。雖然,若 以傳遞代表論之,則安士高禪為凈土宗,羅什禪為天台宗,覺賢 禪為華嚴宗,斯三者,皆為華土之大乘也。故以上三傳,或得方 便而言之,曰皆為大乘禪也。(未完)



東初,(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海潮音》,第17卷第10號,1936,頁51-57。

回目次